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兰州城管执法现“咬手指”事件,执法温度该如何守住?
时间 :   2025-09-28 19:0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我不明白,别的店铺都在贴,为什么要针对我?”面对城管执法后的冲突结果,甘肃兰州理发店店主张先生既困惑又气愤,他明确提出,希望城管就执法中“咬手指”的过错行为公开赔礼道歉。


 2025年9月28日,华商报大风新闻从辖区派出所获取的信息显示,此次冲突的关键细节已初步明晰:涉事城管执法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未按规定佩戴执法记录仪,且在与店主沟通时,误将商户的阻拦行为判定为“殴打”,最终导致双方矛盾升级、肢体冲突爆发。(2025年9月28日大风问东问西)


城市“小广告”被视作影响市容市貌的“牛皮癣”,各地城管部门均将其列为重点治理对象,兰州城管部门在日常市容维护中想必也投入了不少精力。但“小广告”治理具有反复性,需兼顾力度与方式,一旦执法环节出现疏漏,便可能引发公众质疑。从此次事件来看,兰州城管的执法行为至少存在三方面争议:一、 沟通缺位:在对理发店的宣传物料进行处置前,未与店主进行充分、耐心的沟通,直接触发对立情绪;二、 定义模糊:未清晰界定理发店张贴的价格表、宣传图是否属于“违规小广告”,执法依据的准确性存疑;三、 程序违规:按照现行行政执法规范,执法记录仪是必带设备,可实时记录执法过程、固定证据,但涉事队员并未佩戴,导致冲突细节缺乏完整客观的记录依据。


这些问题叠加,最终酿成了“两败俱伤”的结果,城管队员在撕扯中滚落台阶,店主手指则被执法人员咬伤。事件不仅造成双方身体伤害,更在当地引发负面舆论,让本就需要公众理解支持的城管执法工作,进一步陷入信任危机。


城市管理的核心是“服务”而非“管控”,执法的目的是维护公共秩序,而非制造对立。公众期待的城管执法,是带着温度的“柔性治理”,是兼顾法理与情理的“理性处置”,而非缺乏沟通、程序违规的粗暴行为——此次“咬手指”事件,显然与“微笑执法”“文明执法”的理念相去甚远。


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部门不能仅停留在“调解冲突”层面,更需开展深入调查,厘清涉事队员的违规责任、明确执法流程中的漏洞。同时,必须加强对城管队伍的系统性培训——既要强化法律法规学习,确保执法有依据、程序无瑕疵;也要提升队员的沟通能力与服务意识,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商户经营的实际需求。唯有让执法既守住“法理底线”,又带着“民生温度”,才能真正赢得公众认可,让城市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