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前,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铸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伟大抗战精神。今天,硝烟散尽,但精神之火永不熄灭。新时代青年干部作为强国建设的生力军,当以抗战精神为魂,以历史为镜,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勇毅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赓续“家国大义”的爱国情怀,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抗战时期,杨靖宇将军胃中仅存棉絮草根却战斗至最后一息,赵一曼面对酷刑高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无数先烈用生命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这种爱国情怀,在新时代依然是青年干部的立身之本。青年干部要将“爱国”与“爱党”深度融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转化为实际行动。正如太行山上的驻村第一书记郭子涵,将南泥湾“自力更生”的火种播撒在乡村振兴一线,用青春照亮山乡巨变;又如科技攻关前沿的青年科研团队,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赤诚,向光刻机、航空发动机等“卡脖子”技术发起冲锋。他们的实践证明,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才能在时代洪流中彰显价值。
传承“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锤炼“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跳崖的决绝,刘老庄连82名战士‘人在阵地在’的死守,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将士‘破袭交通线、摧毁据点’的智勇”——这些英雄壮举,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精神脊梁。新时代的“战场”虽无硝烟,却同样需要这种迎难而上的锐气。面对改革深水区的“硬骨头”、乡村振兴的“娄山关”、科技竞争的“上甘岭”,青年干部要主动多当几回“热锅蚂蚁”,多捧几次“烫手山芋”,多啃几块“最硬的骨头”,多坐几次“群众的板凳”,才能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越干越想干,才能在不断破难、创新、攻坚中提升解决问题、为民服务的真本领。唯有在实践中经风雨、壮筋骨,才能锻造出“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铁肩膀。
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服务”的群众情怀。“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战胜利的密码,正是“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全民动员,是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治伤员的鱼水深情。今天,青年干部虽无需“埋地雷、扛长枪”,却要接过“为人民服务”的接力棒,俯身在田埂间、穿梭于社区里,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要始终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工作的“风向标”,将“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让抗战精神中“依靠人民”的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光芒。秉持“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涵养“长期奋斗”的战略定力。抗战十四年,从“论持久战”的科学预判到南泥湾“荒山野岭变良田”的奇迹,先辈们用“坚忍不拔”的信念穿越了最黑暗的时刻。今天,面对百年变局,青年干部更需传承这份“必胜信念”,以“爱国”为魂、以“担当”为骨、以“为民”为心,在赓续精神中勇毅前行,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山东省乐陵市委组织部: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