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高原上的“烟火秀”:艺术不应是不尊重自然的借口
时间 :   2025-09-25 17:0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梁印丽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喜马拉雅高原山上“绽放”的盛大彩色烟火秀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激烈争议。这场由户外品牌赞助、知名艺术家蔡国强主导的大型活动,旨在世界屋脊的神圣之地打造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却因高原生态保护问题陷入舆论的漩涡,这背后折射出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从艺术创作角度而言,这场彩色烟火秀无疑是独特的创意和拥有深刻的视觉冲击力。该艺术家凭借对烟火绽放材料运用的精湛技术,让绚烂烟火在雪山峻岭间盛放,以一种炫彩且震撼的方式展现艺术表达,试图构建起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艺术与信仰之间的交流桥梁,其艺术创新和审美体验层面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不可谓不惊人。五彩斑斓的烟火与洁白巍峨的雪山相互映衬,那瞬间的视觉冲击和雷声般的轰鸣,打破了高原亘古的宁静,不得不承认它创造出了一种别样的、让人耳目一新的美,给有幸目睹或通过视频观看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为艺术创作边界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但是,艺术的追求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喜马拉雅山脉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且脆弱的一环,有着独特而敏感的生态平衡。这里的生态环境历经漫长岁月形成,植被生长缓慢,土壤结构不稳定,动植物种类虽相对单一但都在脆弱的生态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烟火秀中使用的材料,即便宣称是生物可降解,在高原低温、低氧、生物活性低的极端环境下,降解速度大幅减缓,可能长期残留进而污染土壤与水源;火药爆破产生的冲击波,不仅可能直接破坏高山草甸脆弱的植被根系,使植被难以结籽繁衍,造成植被恢复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困境,还会惊扰对声、光刺激极度敏感的野生动物,如让雪豹出现应激反应,摧毁鼠兔等小型动物巢穴,进而破坏整个食物链。


从活动筹备与执行方来看,虽然他们声称制定了一系列诸如转移牲畜、引导小型动物、燃放后清理与植被修复等环保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措施难以消除公众的担忧。其一,生物可降解材料缺乏在高海拔环境下的降解测试数据支撑,材料效能存疑;其二,引导小型动物离开的措施在实际效果上难以保证所有动物被成功引导,对珍稀野生动物的潜在惊扰范围和程度无法预估;其三,翻土与植被修复等补救措施,可能会因操作不当对原本脆弱的土壤结构和生态系统造成二次破坏。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相关审批与监管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面对在生态脆弱地区举办的此类活动,仅因使用环保材料就认为无需进行环境评估,显然是不合理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确规定要对各类活动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完善公众参与程序。而此次烟火秀在审批时对生态风险评估的缺失,以及监管在活动筹备与执行过程中的失位,使得活动在推进过程中未能有效避免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伤害,也引发了公众对政府部门监管能力和环境保护决心的质疑。


而且,该户外品牌一直宣扬“敬畏荒野、不留痕迹”的理念,此次在喜马拉雅山上举办彩色烟火秀的行为与之形成鲜明反差,极大地损害了品牌形象。消费者对品牌价值观的认同是品牌立足市场的重要基础,品牌在追求商业利益和艺术宣传时,一旦背离自身倡导的理念,必然会失去消费者信任,引发市场抵制,这从事件发酵后品牌遭遇的舆论危机和部分消费者的抵制行动中可见一斑。


这场喜马拉雅山上的烟火秀,是一次艺术与生态激烈碰撞的典型案例。它警示我们,在追求艺术创新、商业利益和文化传播时,必须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敬畏自然,尊重每一个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脆弱性。无论是艺术家、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应从中汲取教训,让艺术创作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蓬勃发展,让商业活动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让监管机制切实发挥作用,共同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贵州省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人民政府:梁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