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医学生被安排至电子厂实习,解决问题不能只靠学生举报
时间 :   2025-08-22 18:3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多名云南商务职业学院毕业生向封面新闻反映,在校期间曾被学校强制安排至电子厂实习,不仅工作强度大、“一站就是11个小时”,还遭遇每小时6元的工资克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学生所学专业为医学,实习内容却与专业毫无关联,基本沦为流水线上的廉价劳动力。(2025年8月21日 大象新闻)


医学院学生实习,本应进入医疗机构,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在真实医疗环境中巩固专业素养、培养职业能力。然而,这所学校却将学生送往电子厂,从事与专业毫无关联的重复体力劳动——如此“实习”,除了剥夺学生正当的学习机会、榨取其劳动价值之外,究竟能带来怎样的“教育成效”?


事实上,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实习安排,在某些职业院校中已成为一种屡被诟病却仍持续存在的弊端。校方往往打着“实习”的旗号,与企业合谋,以输送廉价劳动力换取“合作收益”。电子厂得以降低用工成本,学校则可能从学生的劳动报酬中抽取提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权益被严重侵害,成为沉默的牺牲者。


国家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实习岗位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而诸如医学专业学生被派往电子厂这类操作,已明显违规。之所以此类现象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乏维权意识和渠道,尚未走出校园、社会经验有限,难以与校方抗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监管机制的滞后与问责的缺位,校方违规成本极低,即便被发现,往往也只是“整改了之”,未有实质性的追责措施。


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主管部门对待此类事件的态度仍停留在“不举报不查处”的被动模式。就如本次事件中,相关方面对外表示“未有学生举报”,仿佛若无学生主动反映,问题便不存在。这种“民不告、官不究”的惰性思维,实际上是对违规行为的变相纵容。同时其事件更说明了,监管部门在这一项工作中的懒政不作为。


要根治职业院校实习乱象,仅依靠学生个别举报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监管部门必须主动出击,建立常态化、随机性的实习专项检查机制,对职业院校的实习合作单位、实习内容、薪酬发放等加强事中监督。对于违规学校,不能止于“要求整改”,还应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提高其违规成本。同时,应建立畅通高效的学生投诉渠道,并保障举报者不受打击报复,构建“学生-学校-监管机构”之间的有效制衡。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信誉与质量关乎教育公平与社会信任。任何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力”、把实习异化为“劳务输出”的行为,都是对教育本质的严重背叛。只有压实监管责任、完善制度设计,才能真正还实习以教学之本义,守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守住教育的底线。(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