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州市委书记公开批评该市违规建设轻轨项目,指出其背后存在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债务问题与腐败问题交织的严重现象,是劳民伤财、违背发展规律的“政绩工程”典型。这一严厉批评,传递出明确信号:领导干部若只顾所谓“面子”、不顾实际效益和民生需求,必将被严肃问责。(2025年8月21日长安街知事)
批得好!领导干部为追求个人政绩,盲目推动轻轨等大型基建工程,不仅造成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更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这样的行为,就当公开点名、不留情面,以严厉批评和追责倒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正做到履职为民、务实担当。
应当看到,在全国不少城市——包括一些县区——轻轨项目近年来频频上马,成了某些官员彰显“魄力”、装点门面的手段。建成之后看似风光,却往往忽略了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当地交通拥堵是否真的达到必须依靠轻轨来解决的程度?项目究竟能否切实缓解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二是地方财力是否足以支撑轻轨的建设和长期运营?据了解,每公里轻轨建设成本约7亿元,这还不包括后续维护、人工、管理等持续投入。对于财政实力不足的城市而言,强上轻轨无疑是沉重负担。
此前,甘肃天水盲目举债因建有轨电车项目背负巨额债务、运营效果不及预期,就是深刻教训。柳州建轻轨的案例再次说明,部分领导干部在决策中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考量,为个人仕途或短期声誉,不惜牺牲地方发展质量和群众切身利益,甚至铤而走险、触碰纪法红线。这样的干部,群众不可能满意,被严肃查处和公开批评,完全是咎由自取。
更进一步看,类似现象并不局限于轻轨建设。一些地方不顾财力盲目建设地标建筑、盲目上马人造旅游景点等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项目共同的特点,是重外观、轻实效,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影响,最终将政绩工程变成“失信工程”“负资产工程”,造成资源错配和重大浪费。
各地领导干部必须从柳州案例中深刻汲取教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公共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致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努力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效益。节俭务实、为民造福,才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应有的担当,也才是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真正情怀。(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