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让抗战精神在“基层沃土中”绽放时代光芒
时间 :   2025-08-20 21:2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罗建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抗战精神,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融入民族骨血的精神密码。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唯有以学铸魂、以干践行、以廉立身,才能让这份精神在新时代的基层沃土中生根发芽,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续写新的荣光。


以学铸魂,在赓续红色基因中筑牢信仰之基。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传承伟大抗战精神,首在以学促悟、以知践行,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要深学细悟党的历史中关于抗日战争的壮阔篇章,从杨靖宇 “腹中满是草根却宁死不屈” 的忠贞、赵尚志 “白山黑水间抗击日寇” 的勇毅、八女投江 “为民族气节慷慨赴死” 的壮烈中,读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怀,读懂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的民族气节。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更需要以抗战精神中的坚定信念校准方向。面对群众诉求时,想想当年八路军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的纪律意识,便会多一份耐心倾听;面对矛盾纠纷时,念及抗日根据地 “军民鱼水情” 的团结力量,便会多一层换位思考。要把学习抗战精神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专题党课、红色基地研学、老党员口述历史等形式,让历史场景 “重现”、精神力量 “可感”,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 “越是艰险越向前” 的闯劲,以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的担当,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以干践行,在服务群众一线中传承奋斗底色。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在于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的奋斗姿态,而这种姿态,正是基层党员干部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 “金钥匙”。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要像当年抗日军民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那样,摒弃 “等靠要” 思想,主动走访调研,摸清各村的资源禀赋、短板弱项,因地制宜探索特色产业之路。比如,面对部分村庄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可借鉴抗日根据地 “大生产运动” 的智慧,发动群众抱团发展,通过电商助农、乡村旅游等方式激活内生动力。在基层治理中,要传承抗战时期 “军民团结如一人” 的协作精神,搭建 “党员联系户”“议事长廊” 等平台,让群众从 “旁观者” 变为 “参与者”,共同破解垃圾分类、矛盾调解等 “老大难” 问题。疫情防控中,无数基层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正是抗战精神的生动延续。那句 “我是党员我先上”,与当年 “为了民族解放挺身而出” 的誓言一脉相承。要始终牢记,基层工作的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 “一锤接着一锤敲” 的韧劲,唯有以 “血战到底” 的决心啃硬骨头、以 “脚踏实地” 的作风办实事,才能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沃土中结出硕果。


以廉立身,在坚守初心使命中永葆政治本色。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以 “清正廉洁、纪律严明” 赢得民心,这份清廉本色,是抗战精神不可或缺的底色,更是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守住的政治生命线。要以抗战时期 “不谋私利、一心为公” 的品格为镜,时刻检视自身言行:在项目审批中,是否坚守原则、不徇私情;在惠民资金发放中,是否精准到位、不打折扣;在与群众交往中,是否保持距离、清正廉洁。基层是权力的 “神经末梢”,也是腐败风险的 “易发区”,更需要以 “三省吾身” 的自觉筑牢防线。要像抗日根据地推行 “三三制” 政权那样,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公开办事流程、公示惠民政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带头传承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形式主义,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发展民生、改善民生上。唯有始终保持 “心底无私天地宽” 的坦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清正廉洁的实践中永葆生机,成为推动基层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