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遂宁的公职人员孙先生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利用业余时间送外卖的经历。这位公务员坦诚的态度和踏实劳动的模样,收获了众多网友的认可。有人称赞他“合规兼职缓解压力,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也有人抛出疑问:拿着稳定收入的公职人员“搞副业”,会不会挤占普通骑手的生存空间,跟老百姓“抢饭碗”?
在不少人的传统印象里,公务员似乎过着“一杯茶、一张报纸”的安稳生活,无需为生计奔波。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许多基层公务员面临着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现实困境:日常事务琐碎繁重,加班是常态,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日渐模糊,肩上还扛着来自各方的考核压力。当微薄的收入难以覆盖家庭开支时,他们同样要为柴米油盐精打细算。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下班时间通过体力劳动赚取补贴,既符合相关规定,又体现了自力更生的积极态度,这种选择本就该被理解与尊重。
需要明确的是,合规兼职的核心在于守住底线。只要不影响本职工作,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违反《公务员法》中“不得违规从事或参与营利性活动”的规定,那么凭借个人劳动换取报酬,本质上与“歪门邪道”有着本质区别。比起动歪心思或消极“躺平”,这种脚踏实地的打拼反而更值得称道。正如孙先生所言:“送外卖和做公务员都是服务行业,凭本事挣钱不丢人。”这份坦然与务实,正是公职人员应有的本色。
从市场角度客观分析,所谓“抢饭碗”的担忧实则多虑。以网约车、外卖配送为代表的灵活就业市场,本身具有庞大的容量和动态调节能力。数据显示,此类行业近年来的劳动力需求始终保持着弹性增长。公职人员参与的兼职往往具有零散化、短期化的特点,与全职骑手在服务时段、接单区域上形成错位互补。比如,有人选择在下班后的晚餐高峰期兼职数小时,既填补了平台运力的临时缺口,又避免了对全职岗位的挤压。正如人社部门专家指出,这种“碎片化参与”更多是对市场需求的灵活响应,而非对既有就业格局的冲击。
事实上,公职人员兼职送外卖,折射出社会对职业平等的重新认知。当“体制内”人员脱下制服、穿上外卖工装,用汗水换取报酬时,他们与普通劳动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种身份的短暂转换,既拉近了不同职业群体间的理解,也让社会资源实现了更高效的流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多元就业形态下的一种良性探索。
当然,鼓励合规兼职的同时,监管与自律同样不可缺位。相关部门需加强政策引导,明确兼职的范围、时限和报备流程,确保“公与私”的界限清晰可辨。对个体而言,更要时刻绷紧纪律之弦,不能因兼职耽误主责主业,更不能将公权力带入商业活动。唯有在合规框架内寻求平衡,才能让兼职成为改善生活的助力,而非触碰红线的风险。
对于基层公务员而言,兼职送外卖或许只是万千选择中的一个缩影。但透过这个窗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在现实压力下的积极突围,更是一个社会对多元职业选择日益包容的态度。当劳动被赋予尊严,当规则被共同守护,双向奔赴的不仅是工作与生活,更是职业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共赢。(剑河县南寨镇人民政府: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