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破解“低薪招聘”困局,完善制度与心态调整双重发力
时间 :   2025-08-19 19:0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海口市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则公开招聘临时聘用人员的公告引发热议。公告显示,该岗位月薪标准(含个人缴纳五险一金)为:大学本科学历2700元/月,研究生学历3000元/月。(2025年8月18日九派新闻)


海口市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招聘临时性人员,如此薪资水平,相较于求职者为求学所付出的巨大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以及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普遍期待,形成了强烈反差,难免让众多学子及家庭感到失落与困惑。这一现象看似个案,实则折射出多重社会结构性因素,其问题产生,还需要从多面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学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在当今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着国家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国民教育意识普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本科、研究生学历持有者规模庞大,在人才市场上已非稀缺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客观上导致了学历在部分基础岗位上的“相对贬值”。


二是严峻的就业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 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僧多粥少”的局面加剧。部分用人单位(包括私企和部分公共部门)在招聘时,即使面对基础性、辅助性岗位,也倾向于设置较高的学历门槛,形成“高学历低岗位”的错配现象,如招聘保安、保洁要求本科学历的报道,这些新闻报道在当今时代是相当常见的,这进一步压低了部分岗位的议价空间。


三是特定用工制度的普遍化。“劳动派遣”、“公益岗”、“见习岗”等灵活用工形式在公共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应用。这类岗位本身往往具有临时性、过渡性特点,其薪酬体系通常低于正式编制岗位,且存在制度性规范不足的问题。海口龙华区发改委此次招聘的“临时聘用人员”性质,正是此类用工模式的具体体现。其事件出现,虽说是对劳动者利益的侵害,但是当这种低薪现象成为社会常态时,让广大就职者有更多的无奈,却无力解决。


低薪招聘成为现实,面对这一问题如何破解,在就业者在思想上提升认知的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在用工改革工作中做到多方发力。对于求职者来讲,尤其是初入社会的毕业生,需认识到此类“临时聘用”岗位的性质——它们通常并非终身职业的终点,而可能是积累经验、了解社会的起点。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将其视为“骑马找马”的过渡选择,保持积极心态,在岗位上锻炼能力、积累阅历,为未来职业发展铺路,不失为一种务实策略。缓解求职的内心压力感,就业者面对激烈的竞争,心态更要积极。


破解低薪招聘怪象,仅靠舆论质疑或要求用人单位“良心发现”远远不够。根本之道在于制度性改革与监管强化。这包括规范灵活用工制度,亟需对劳务派遣、公益岗、见习岗等用工形式进行更严格的规范,明确岗位性质、职责边界,并建立与之匹配的、更具保障性的薪酬指导标准,确保同工同酬或合理的薪酬水平,避免制度性“低薪陷阱”。再者就是健全薪酬监管机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类招聘,特别是公共部门招聘的薪酬合规性审查。对于明显偏离地区生活成本、行业水平和岗位价值的“超低薪”招聘,应有干预和纠正机制。最后就是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政府、高校、企业需协同发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职业指导和信息流通,减少“高学历低岗位”的错配,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总之,海口龙华区发改委的这则招聘公告,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就业市场复杂生态的一角。解决“高学历低薪酬”的困境,既需要求职者调整预期、积极应对眼前的挑战,更需要全社会凝聚共识,推动相关制度的完善与监管的落地。唯有制度保障与个体努力形成合力,方能逐步扭转不合理的低薪招聘现象,构建更加公平、有尊严的就业环境,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有所值。(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