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强调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依法治市,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城市建设的“领头雁”,党员干部当把群众期盼化作行动指南,让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踩在民心鼓点上,托举万家灯火“稳稳的幸福”。
以民为本筑根基,让城市发展始终锚定群众需求。“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道出了城市与人民的本源关系。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把“以人民为中心”刻在城市肌理中的生动实践。从黄浦滨江将“工业锈带”雕琢成百姓乐享的“生活秀带”,到首钢园区让“钢铁巨人”蜕变为冬奥赛场的“冰雪舞台”,这些蝶变的密码,就藏在“问需于民”的实践中。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深入里弄胡同听真话,走进田间地头察实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让城市的每一项建设都承载民生期待。唯有“心”入群众,切实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才能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在前进的征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凝聚民智聚合力,用多方参与激活城市治理效能。城市治理的难点,往往藏在群众的日常里,而破解难题的钥匙,常常握在群众的手中。老旧小区改造如何兼顾“面子”与“里子”,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怎样打通“最后一百米”等等,这些群众急难愁盼的“硬骨头”,单靠干部“拍脑袋”行不通,必须发动群众“一起干”。上海的“弄堂管家”、成都的“院落自治”、北京的“接诉即办”,这些鲜活实践证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智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从“胡同议事会”里找妙招,从“居民智囊团”里取真经。要健全“大家事大家议”的民主机制,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评议员”变成“设计师”,让每一项决策都沾满“泥土气”、饱含“百姓情”。
惠及民生暖人心,以点滴改善绘就幸福生活图景。“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城市建设的成效,最终要靠群众笑脸来检验。加装电梯时多考虑老人的出行便利,规划菜场时兼顾居民的买菜距离,建设公园时预留儿童的嬉戏空间……这些看似细微的考量,恰恰是民心工程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读懂“人民城市”的深层逻辑,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既算经济账更算民生账,既重“显绩”也重“潜绩”。要建立“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机制,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城市的每一寸更新都回应群众呼声。要让群众成为城市发展的“阅卷人”,用“群众满意度”校准工作方向,让“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承诺,托举千家万户的幸福。(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委组织部:魏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