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调查》记者近日接到不少农民朋友的反映,他们在网上遭遇了一批假冒的农技专家。坑农害农的骗局正在发生!(2025年8月10日央视财经)
假农技专家在各大网络平台出现层出不穷,凭借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在网络平台上出售假农资坑害百姓,让农民兄弟经济利益严重受损,事件出现很让人气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走互联网经济道路,更应该做到依法依规,如今出现如此多的伪专家在网络里以提升农民兄弟劳动技能带领他们共同致富为由,网络直播带货,出售伪劣农资,侵害百姓的利益,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了,更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厉打击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在维护农民利益工作中,应该有更多的单位为他们站台。
假农技专家为什么能侵害农民兄弟的利益,这是由多方面造成的:一是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相当迅速,网络平台全面开花,什么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等有很多,这些网络平台,在互联网上如百花绽放,在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不得不说由于网络平台在日常运营时,更注重流量给自身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入驻平台注册人员的身份,对于其在平台上的发布内容,很难做到辨别真假,某些假农技专家以传授农民兄弟技能为由,才让网络平台成了坑农事件的主战场。二是监管部门落实自身监管时存在着一定难度。打着农业专家旗号的人员在网络平台上开设的账号很多,有专业的,也有虚假的,网络监管部门对于这些账号的设立也不可能做到一一鉴别。同时他们在网络上的售假行为,如果网民不通过网络举报等方式,光凭他们主动去对这些专家进行甄别,根本不可能。三是假农技专家套路很深,平易近人的营销套路,让农民兄弟对产品的分辨更是雾里看花,不知道出售产品的真假。网络平台上的假农技专家,很会忽悠人,在注册网络平台时,都给自己贴上一个光鲜的称号,如新闻中所报道的,几乎每个人的简介中都写着,农业大学、从事农业行业十年甚至几十年,免费提供农业指导,助力三农的内容。在直播的带货过程中,其着装也非常有个性,穿着白大褂,说话还相当亲民,在讲解时,其产品更被夸得效果离谱,普通农民兄弟面对其诱惑又怎么不会上套呢?四是伪专家违法成本低,如果被相关部门发现了,即便是账号被封,就会从另一个账号转战到另一个账号,或者是从这一个网络平台,转战到那一个网络平台,继续坑农害农,获取非法利益。这些问题存在,让假农技专家在互联网上侵害农民兄弟利益的事件成了可能。这些假农技专家,更是将互联网助力农民兄弟增收致富道路弄得乌烟瘴气,让农民兄弟苦不堪言。
假农技专家互联网坑农这不是小事,在这一项工作中,仅凭媒体曝光是不能为农民兄弟维权的,在这一事件中,相关部门更应该主动站出来,为农民兄弟维权,为打击网络犯罪做实事。一是网络平台对于涉及到农业技术人员在注册时,审查更要做到严格,其相关的资质证件,更要一应俱全。对于其宣传或者网络出售的产品,如果有农民兄弟进行举报,必须要做到第一时间进行核实,真存在问题,要立刻对相关的视频号进行封号处理。如果其存在犯罪问题,还要及时与公安部门进行举报沟通,联手公安部门,对涉事人员进行依法依规处理。二是相关部门对于农民兄弟举报的互联网售假农资行为,也要重视,要做到第一时间立案调查,如果属实,对于涉案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在维护农民利益上,在维护互联网法律法规尊严方面,必须要做到谋事干事。
假农技专家在互联网割农民兄弟的韭菜,假专家不可怕,可怕的是,相关部门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是不是真正能够为农民兄弟出头,是否出台强力措施打击这些伪专家了。近日新闻媒体不是曝光了两起伪院士事件吗?这假院士,披着院士的外衣,什么场合都敢出来,面对公众毫无羞耻感,在当今社会环境如此透明的情况下,还出现这样的事件,让百姓不解。假院士出现祸害社会诚信,这网络里出现的伪农技专家更披了一层隐性外衣坑农害农也就不奇怪了。打击他们的违法行为,更要采取多个手段,要做到防和治双管齐下,只有做到这样,互联网伪专家还如何能做到横行收割百姓的韭菜呢?同时更为互联网净网工作做了大文章,下真功夫,可说是做到了互联网治理的一箭双雕。(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