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短剧如何叫好又叫座?
时间 :   2025-08-04 17:3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付海霞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最近,一部名为《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的短剧在网上引发热议。有媒体报道,这部短剧在美国“狂揽1.5亿”,美国成为中国短剧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最后通过溯源,发现查无此剧。虽然只是一个乌龙事件,但也充分展现了短剧市场的吸引力。


短剧以短小的剧集模式和充满爆点的快节奏情节博得眼球,剧集类型主打“霸总”“宫斗”“真假千金”“重生复仇”,与长剧的冗长拖拉不同,短剧情节设置上多以反转、冲突和悬念出场,爽点密集、扣人心弦,让观众直呼上头。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超过外卖用户5.92亿人和网约车用户5.39亿人,网友调侃:看短剧的人比点外卖的人还多。


短剧的火爆不是偶然,而是互联网时代下人们需求变迁的必然产物。短剧以其“短”满足了快节奏下观众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让遇冷的影视市场重现活力。而其低成本的创作,降低了入行门槛,更催生了“人人可参与”的行业生态。


诚然,短剧的创作力和市场推动力都不可小觑,但新生事物必然带来新问题:短剧同质化严重,存在内容低俗、价值导向偏差。在“流量至上”和“爆款焦虑”的驱使下,许多短剧创作成了单纯制造“奇观”的流水线作业,丢失了文化内核。


短剧的长红之道,不在对流量的饥渴追逐,而在于回归创作本心。一方面内容创作要扎根生活,创作者沉潜下去,带着敏锐的观察与深入的思考,从生活中提炼、在人群中熔铸,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一些反映人民群众真实生活和内心追求的鲜活故事,少一些“反智”“雷人”“离谱”的人设与剧情,内容有深度、作品有温度,市场才会有热度。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和平台也要拧紧“总阀门”。监管部门要出台针对性政策,规范IP改编、内容审核、版权保护等环节,对于不良内容的审查和纠偏从机制上予以完善。播放平台要对短剧的内容导向、传播价值、社会影响等严格把关,对不良内容坚决说不,并通过流量算法限制其传播;同时,对筛选出的真正优质的、值得传播的、弘扬正能量的作品,要加大流量赋能,使其有更好的传播渠道,真正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中共保康县委组织部:付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