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对外公布,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统筹部署解决一系列民生堵点难题。基层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后一公里”,广大基层干部要做好村情民意的“调研者”、基层群众的“知心人”、乡村建设的“实干家”,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把担当答卷写在祖国乡村的大地上。
走街串户,做好村情民意的“调研者”。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开展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只有充分了解把握基层情况,才能获得谋发展、促振兴的“金钥匙”。要走进“千家”,倾听群众心声,要走过“万里”,做好村情调研。在家长里短中、街头巷尾里,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调研中重点关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情况,收集信息分类整理,建立村情民意台账,详细记录每户的家庭人口、收入来源、困难诉求等,对村里的优势和短板有清晰认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用心倾听,做好基层群众的“知心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多次强调“人民”二字的重量,而我们如何深入群众,如何让群众们对我们敞开心扉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广大基层干部不要做“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旁观者”“外来户”,要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的“好乡邻”“自己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强化服务意识,维护群众利益,讲群众语言,掌握田坎方言。要切实关注农村“一老一少”,定期上门看望老人,向他们“谈经问道”“拉拉呱”“唠唠嗑”。关爱儿童发展,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开展兴趣活动。唯有真正办实事,做好群众知心人,才能真正走进群众身边。
脚踏实地,做好乡村建设的“实干家”。“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寄语青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乡村建设发展的生力军,要在干中学、学中干,既要敢做敢为,又要善作善为,用己所学、尽己所能,为乡村建设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乡村建设可以从红色文化资源着力,从发展红色旅游入手。积极通过主题党日,开展“我为村庄发展献一策”活动,为红色旅游打造建言献策,同时号召村民捐献老物件为红色旅游打造助力,以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乡村全面振兴倒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委宣传部:马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