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调查研究蔚然成风,然“盆景式”选点、“脚本化”走访、“归档式”报告仍暗流涌动。究其根源,在于调研目标失焦、过程失真、成果失效。若任其蔓延,必将透支群众信任,迟滞科学决策。校准“探照灯”“无影灯”“长明灯”三盏明灯,方能穿透形式主义迷雾,照亮调研深化之路,使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真正扎根实践沃土。
前置“探照灯”:精准聚焦,照透症结之源。调研未动,靶向先行,若选题大而化之,难免陷入“盲人摸象”困局,破题关键在于精准制导。建立痛点清单,围绕发展堵点、民生难点、改革卡点,通过信访大数据、12345热线、网络舆情“三源筛查”,锁定群众最急最忧问题;推行课题招标,对重大战略任务实行“揭榜挂帅”,杜绝“命题作文式”调研,逼干部主动找真问题;实施可行性预审,组织专家论证课题价值与操作路径,避免“空中楼阁”式调研。
常亮“无影灯”:沉底透视,照亮原貌之真。身入心至,方见底色,警惕“路线被安排、群众被培训、现场被包装”的调研失真,根治之道在于立体透视。四不两直扫盲区,不打招呼直插老旧小区、偏远村组、停产车间等矛盾窝点,记录原声原态;三角印证辨虚实,干部陈述、群众访谈、现场查验三向比对,识破“盆景样板”;群众评议验成色,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组建评议团,对调研深度现场打分,倒逼“扎猛子”而非“蜻蜓点水”。
高悬“长明灯”:闭环转化,照见实践之效。调而不研、研而不用,无异于宝珠蒙尘,须构建成果转化闭环,杜绝告入库即终点。建立“红黄绿”台账:红色问题(战略类)提级党委督办,黄色问题(跨部门类)联席会商,绿色问题(属地类)限时销号;加强信息双向反馈,既向群众公开整改计划,又委托第三方回访满意度,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完善常态长效机制,对于经过实践检验、成熟定型的好做法,要及时转化为制度成果,形成规章制度、政策文件,真正实现既“治当下”又“管长远”。(青岛市崂山区委组织部:吴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