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办公用房等重点领域作出全面规范,释放出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信号。机关紧一寸,群众暖一尺;日子紧一分,党心厚一层。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当勤俭节约的“标杆”,以实际行动诠释“过紧日子”的政治责任感,以一点一滴的节俭之举换来群众心头的“踏实日子”。
以“俭”树风,在思想上紧起来。“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节俭,是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党性修养的第一粒扣子。只有干部先勒紧裤腰带,群众才有信心过上安稳日子;只有机关先自我“清零”,治理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清清爽爽地前行。要提站位,把“过紧日子”上升为政治自觉,把“勤俭节用”视为党风政风的重要体现。要立信念,把节俭当作纪律红线看、当作政德底线守,真正敬畏人民辛苦钱。要明大义,破除“花得多才显本事”的陈旧观念,摒弃“讲排场才有面子”的作风顽疾,让“节约一分也是政绩”的理念深入人心。
以“紧”促行,在行动上实起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节约不是简单减法,而是作风的加分项、信任的蓄水池。节约,不能停在口头,更要落在脚下,体现在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上的具体行动。要控支出,坚决压减非必要开支,严格落实会议、差旅、公务接待等事项的审批标准,严禁“巧立名目”“换壳报销”。要减虚耗,清理无效资料、冗余汇报、“材料政绩”,防止“为留痕而留痕”,把干部从报表堆里解放出来。要强约束,把节约理念落实到一纸一电一滴水、一灯一车一份饭中,让每个细节都“算得过账”,让日常管理都“看得见底”。
以“严”立规矩,在制度上硬起来。“无规矩不成方圆”。节俭风气的长效建设,离不开制度撑腰、监督护航、责任压实。只有制度层层设防、监督环环紧扣、责任人人压实,才能真正让节约落地见效、形成文化、沉淀作风。要建机制,聚焦关键支出事项,进一步健全公务接待、公车管理、资产配置、预算绩效等制度清单,让干部“知规矩、守规矩”。要强监督,推动纪检监察、审计、群众监督多元共治,对奢靡浪费、弄虚作假等问题早发现、快处理、严追责。要严问责,压紧压实“一把手”责任,既查事又查人,坚决防止“上面节约喊得响、下面浪费照旧行”的落地梗阻。(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委组织部: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