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时间 :   2025-05-21 14:5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晗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深刻阐明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协同关系,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聚焦教育优先发展,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当下,科技革命引发的知识迭代速度已远超传统教育体系的更新能力。2024年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达27.39万件,同比增长0.5%,在这样的加速度时代,教育不能再局限于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要构建动态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南方科技大学牵头建设的“深圳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通过打造“大科学装置+创新平台”的模式,成功构建“实验室-课堂-产业”的人才培养闭环,正是这种转变的生动注脚。新时代高等教育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着力完善科教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育人、跨学科交叉培养等体制机制,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全链条科教资源保障,努力将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锚定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近年来,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从“神舟”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嫦娥”奔月到“墨子”传音、从“北斗”组网到“天眼”俯瞰,无数创新火花的迸发,共同绘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璀璨图景。在看到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精密仪器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瓶颈仍未根本突破。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支持其主动牵头或积极参与国家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与创新资源协同整合。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制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将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浪潮奔涌向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必须与时俱进打破传统桎梏。当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但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占总量的比例较低,关键领域顶尖人才缺口较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凸显了这项举措的关键性和紧迫性。要完善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鼓励科技人才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前沿研究,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引导青年科技人才自主探索科学“无人区”,真正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研究真问题、拿出真成果。


春来潮涌,万物竞发,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当课堂里的方程式遇见实验室的显微镜,当工程师的蓝图碰撞企业家的商业嗅觉,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图谱正在生成新的坐标,这场静水深流的变革,终将汇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