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人才工作三重奏 奏响“聚力赋能”新乐章
时间 :   2025-05-20 18:0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心雨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人才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唯有以“聚力”之策广纳天下英才,以“赋能”之道激发创新活力,以“暖心”之举营造温馨港湾,方能奏响人才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新乐章”,为全面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广开贤路,擘画蓝图,以战略视野构建人才集聚的“引力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如水,是流动的智慧资源,其方向取决于“势能”的高低,需摒弃“各自为战”的狭隘思维,以战略眼光布局“人才版图”,建立科学精准的体制机制,构建多维引才格局。要坚守产才融合,筑牢发展根基。坚持需求导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撰写“人才需求清单”,靶向招引关键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要完善引才机制,激活创新动能。以“不拘一格”的胸怀,打破地域、体制、身份的界限,统筹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才,探索实施“人才飞地”模式,实现人才资源的全球配置与高效利用。要涵养乡情纽带,盘活本土资源。深挖本土人才“存量”,开展好各类引才活动,发挥校友会、同乡会等桥梁纽带作用,以乡情为纽带推动在外人才回乡、智力回哺、技术回归,推动人才与故土“双向奔赴”。


激活引擎,破茧成蝶,以制度创新点燃人尽其才的“能量场”。“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人才如火,是跃动的创造源泉,其燃烧强度取决于“氧气”的充盈,需破除“见物不见人”的窠臼,以制度创新激活人才创造的“链式反应”。要重构适配机制,释放人岗效能。建立动态匹配机制,构建以创新能力、实际贡献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人才精准配置到关键岗位,让人才在实战中彰显价值。要畅通晋升机制,拓宽发展通道。打破论资排辈桎梏,完善“能上能下”动态管理机制,赋予人才更大创新自主权。持续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推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在重大工程、技术攻坚一线锤炼人才,让“能者上、优者奖”蔚然成风。要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完善“物质+精神”双轨激励机制,既以薪酬、股权、荣誉等激发活力,更以事业平台、社会认同满足高层次人才实现自我价值需求。


固本培元,厚植沃土,以生态革新筑牢人才扎根的“栖息地”。“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留才如植树,是培土固根的系统工程,其成活率取决于“环境”的优渥,需超越“政策优惠”的短期逻辑,构建“机制+服务+文化”三位一体的长效生态。要重构容错机制,厚植创新底气。宽容科研探索中的“非主观失误”,提供“试错空间”与“成长沙盒”,推动知识更新与能力迭代。要完善服务保障,安居乐业并重。从“关键小事”破题,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在安居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提供“管家式”服务,推行“党委联系专家”制度,以常态化走访、个性化关怀增强人才情感认同,让“此心安处是吾乡”成为人才归属的真实写照。要营造尊才文化,凝聚发展共识。举办高峰论坛、宣传典型事迹,营造“人人渴望成才”的舆论氛围,强化政治引领,吸纳优秀人才参与社会治理,增强其使命感与责任感,以文化认同凝聚发展共识。(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委组织部:陈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