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投资于人,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一场重塑发展逻辑的深刻变革,需要开好“需求清单”、打通“成长通道”、算好“长远账本”,把文件里的“投资于人”,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改变。基层干部要做的不是堆砌政策术语,而是当好“人的银行”柜员,既存好民生本钱,更让群众取出发展红利,让每分投入都成为撬动幸福的支点。
开好“需求清单”,以“雪中送炭”的温度回应民生需求。无论是“政策兜底、技术赋能、创业扶持”的组合拳让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从“出力气”转向“凭技能”;还是创设乡村公益性岗位和就业帮扶车间让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又或是通过“居民自治+党建引领”模式,让居民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投资于人当以“需求导向”。基层干部要做精明的“投资人”,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投资清单,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项政策都成为群众生活的“润滑剂”。
打通“成长通道”,以“众人拾柴”的齐心凝聚发展合力。“众人划桨开大船”,投资于人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在基层治理中,常常面临资源有限的困境。基层干部要当好“粘合剂”,将政策资源、社会资源、群众资源有机整合。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模式,让老旧小区改造与社区商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的机制,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当每一个人都成为投资于人的“主角”,基层治理的“同心圆”就会越画越大。
算好“长远账本”,以“静待花开”的耐心厚植发展根基。浙江杭州通过“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培育出“六小龙”等优秀企业,让人才红利转化为创新动能,这既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更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投资于人不是“撒胡椒面”式的短期救济,关注当下的“解渴”,还需着眼长远的“育苗”,既求当下绿荫,更谋十年成林。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创业扶持让“小个体”成长为“大产业”,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冲浪板”。(潍坊市奎文区广文街道办事处: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