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工作一线,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某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小区绿化带里有几株枯萎的花草,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他深入排查后,却揪出了小区绿化养护资金被挪用的问题;一位乡镇干部在走访农户时,注意到村民家中的水缸总是不满,经多方了解,最终推动解决了偏远山村的饮水工程改造难题。这些看似偶然的发现,背后都彰显着党员干部“以小看大”的过硬本领。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这项本领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服务群众的重要武器。
“以小看大”,是党员干部发现问题的“显微镜”。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问题往往隐藏在细微之处,如同暗礁潜伏于海面之下,不仔细观察便难以察觉。某村主干道旁的排水沟盖板出现松动,路过的村民大多不以为意,可负责道路安全的党员干部却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块盖板的问题,长期失修可能导致路面塌陷,威胁群众出行安全。他立即组织人员排查全村道路设施,最终发现多处类似隐患,及时进行了修缮,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这就像医生看病,不放过任何一个异常指标,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需要保持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潜在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以小看大”更是服务群众的“指南针”。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件看似琐碎的“小事”,都可能是影响群众幸福感的“大事”。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某社区干部在与居民聊天时,一位大爷随口提到楼道里的声控灯经常失灵,晚上上下楼很不方便。这本是一句抱怨,却被干部记在了心里。他迅速组织人员对整个小区的照明设施进行排查,不仅更换了损坏的声控灯,还借此机会完善了小区的夜间照明系统,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就像一位书记发现独居老人李奶奶家门口没洗的碗筷,及时送医救治的故事一样,党员干部眼中的小事,对群众来说可能就是天大的事。只有从群众的“小需求”“小抱怨”中看到“大民生”,才能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培养“以小看大”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关键在于多走、多看、多思考。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多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转一转,用脚步丈量民情。在走访过程中,不仅要用眼睛观察,更要用心感受,留意群众的表情、倾听群众的言语,从中捕捉真实需求。遇到问题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某驻村工作队发现村民闲聊时频繁提到孩子上学路远,便深入调研,了解到村里道路狭窄、年久失修,且没有校车通行。工作队没有止步于表面问题,而是进一步分析背后的原因,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最终推动修建了一条便民上学路,还争取到校车定点接送服务,彻底解决了孩子们的上学难题,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此外,“以小看大”还需要党员干部具备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基层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项事务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社区的环境卫生问题,可能与居民的环保意识、垃圾处理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有关;一次群众投诉,可能反映出整个部门的工作作风问题。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局部看到整体,从个体问题中总结普遍规律,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只有练就“以小看大”的本领,学会从细微处发现问题,从点滴中积累经验,把“小事”当作“大事”办,才能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让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传递到千家万户。(中共李沧区委组织部:姜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