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必须立足技能人才成长“全链条”,打造技能人才“蓄水池”,为技能人才干事创业搭建舞台。
激发干事热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社会对技能人才仍存“低门槛、低收入”的刻板认知,导致普通学历及职教毕业生就业意愿与产业需求错位,“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组织部门要发挥党管人才制度优势,牵头社会、企业、学校各方面做好宣传引导,肯定并表彰技能人才尤其是青年技能人才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贡献和价值,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时代风尚。
畅通成长路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对技能人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组织部门要牵头深耕校地合作,优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锚定当地产业需求导向,通过共建订单班、工厂课堂等形式,打造“车间即教室、师傅即导师”的实践体系,打通“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路径,按照“基础操作、系统集成、研发创新”三大能力层级设置“递进式”课程,培养更多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技能人才。
提供最优生态。“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当前,社会依然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现象,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组织部门要秉持“保姆式、一站式”服务理念,牵头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协调解决技能人才购房、就医、子女入学、交通出行等问题,鼓励和支持各用人主体按照“技术等级、业绩贡献、创新成果”等关键要素评判标准,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推动职级晋升与薪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让更多技能人才从“工”到“匠”、从“匠”到“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阳谷县委组织部:马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