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指出:“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如何在公职人员队伍中精准识别能干事、敢担当的“真金”,既是组织工作的核心课题,更是关系事业兴衰的关键抉择。组织部门要以“披沙拣金”的耐心,既要用不同“选人筛子”层层过滤杂质,更要以“烈火炼金”的韧劲锻造真材,让有为者有位、善为者善成。
当前干部队伍中“混沙裹金”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干部嘴上喊着“对党忠诚”,私底下却搞小动作、做“两面人”;有的汇报时“锣鼓喧天”,落实时“偃旗息鼓”;有的看似履职尽责,实则抱着“无过即为功”的消极心态混日子。这些问题如沙中杂质,若不精准提出,势必侵蚀干部队伍“成色”。
“披沙拣金”需要反复筛除杂质、淘洗泥沙,才能显出“真金本色”。干部选用也是如此,只有以“淘金”思维把牢作风关、作为关,才能真正“去沙存金”,选出“政治真金”。组织部门选用干部前要过“三遍筛”:首用“纪律粗筛”兜底过滤,严查政治纪律和廉洁底线,对逾越红线的干部坚决剔除出选用序列,坚决剔除出选用序列;次用“作风中筛”穿透表象,通过信访核查、民意倒查等手段,揪出“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两面人”;终用“实绩细筛”精准甄别,对履职考核长期“达标”却无突破性贡献的干部亮黄牌,倒逼破除“守摊思维”。通过三层筛网层层过筛,既防止泥沙俱下,将“滥竽充数”的粗沙挡在选用范畴之外,又保证选出的干部政治过硬、作风扎实,以“去粗存精”的淘金智慧,让“政治真金”初露真容。
筛出“真金”只是第一步。现实中,一些干部经过层层筛选走上关键岗位,却在急难险重的复杂任务前“掉链子”,究其原因,大多是长期在“舒适圈”内工作,缺乏在改革深水区、矛盾交汇点的实战经验。“真金还需火炼”,选出的干部还需要放在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加以淬炼。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成熟型”干部,要压担子、搭台子,优先选派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一线,在揭榜挂帅、攻坚克难中比拼“成色”;对专业精深但经历单一的干部,通过跨部门轮岗交流,帮助突破“专业茧房”,由“行家里手”转变为“多面之才”;对进取心强但经验欠缺的干部,建立“导师帮带制”,通过骨干“手把手”传授经验、“一对一”答疑解惑。通过这种因人施策的“锻金”技巧,让真金“显本色更成大器”。
“千淘万漉始见真金,严筛细选方得良才”。组织部门作为党管干部的核心职能部门,要始终秉持“工匠精神”,既要学精“淘金术”,更要用好“炼金法”,以更严密的制度,更炽热的熔炉“去芜存菁”,为高质量发展输送经得起考验的“真金良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委组织部:慈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