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驻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也是一面旗帜。当前,驻村干部既要“驻村”更要“助村”,发挥“生力军”作用,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披荆斩棘。
在驻村中助村“产业振兴”。发展乡村产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实现产业兴、百姓美。就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返乡人员、致富能手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立足区域统筹规划发展布局,全面增强支持保障力度,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不断取得新成就。时下,特别是驻村干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要始终把自己当成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店小二”,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以低头甘做“孺子牛”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斗志、卷起裤脚能下田间的姿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在驻村中助村“人才振兴”。人才兴则乡村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培养选拔乡村振兴的人才不能只盯着外面的世界,要善于从脚下的土地去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驻村干部身处一线,更了解哪些人具有特长和技能。因此,驻村干部就要积极发挥“生力军”作用,激励本土各类“土专家”“田秀才”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各项建设中来,充分激发各类人才服务发展的能力,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各项技能优势,进而激发人才、带强产业、带动致富,让人才更加斗志昂扬、让农业更加焕发活力、农村更加富有魅力,不断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在驻村中助村“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人无德不立,乡村无德不兴。要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活动。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潮流。只有乡村文化强、乡风文明,才能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在驻村中助村促“生态振兴”。生态的振兴是焕发乡村新活力的重要支撑点。纵观历史和现实,少部分乡村地区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息息相关。因此,作为驻村干部,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村民生态保护意识,改变村民的落后观念,倡导绿色发展之路。总之,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矢志不渝、砥砺前行,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打造乡村美、百姓富的美丽家园。
在驻村中助村“组织振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组织振兴作为保障性工程抓实抓好。因此,作为驻村干部,党和国家政策执行者,要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火车头”作用,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和新行业上,以党组织建设引领产业发展,又要注重从致富能手、知识青年、退伍军人、返乡创业者及大学生村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以坚强的组织振兴为后盾保障,促进乡村振兴、民族复兴。(贵州省剑河县敏洞乡人民政府:潘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