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已成为决定城市兴衰的关键变量,各城市间的较量已从资源禀赋转向人才生态的比拼,唯有以系统思维构建人才生态体系,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赢得先机。
从普惠撒网到精准滴灌,撬动人才政策创新跃升。政策是人才生态的基石,其作用如同灯塔,指引人才流向。当前,各地人才政策呈现同质化、普惠化、内卷化特征,当购房补贴沦为城市竞争的“标配”,政策效能便陷入边际递减困局。因此,差异化政策创新势在必行。苏州工业园区针对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专门出台政策建立专业生物医药研发设备共享平台,这种“需求导向”的政策设计思维,恰是破解同质化竞争的关键。要构建“人才需求-政策供给”动态匹配模型,通过建立人才画像系统,针对领军型、技能型、青年型等不同群体制定梯度政策,形成“基础保障+核心激励+特色礼遇”的政策组合拳,避免“撒胡椒面”式的资源投放,实现人才政策向精准效能的转变。
从单点发力到闭环协同,助推产才融合深度共鸣。人才的价值在于应用,而产业的繁荣依赖人才支撑。华为与高校共建的ICT学院、合肥市政府与中科大联合打造的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都是产才深度融合的典范。产才融合的本质是构建“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耦合的生态闭环,要立足自身产业特色,搭建产业研究院、技能实训基地、创新孵化器等多种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技术需求清单-人才培养目录-项目实训基地”的联动机制,由企业梳理技术需求清单,高校依据清单制定人才培养目录,项目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产业需求-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闭环运行,让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从基础托底到生态营造,驱动人才服务迭代焕新。人才择居立业,不仅关注事业平台,也看重生活品质。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从“标准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升级,人才竞争已从“比补贴”转向“拼体验”。济南市全力打造高品质“类海外”人才环境,成都市秉持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理念,推出礼遇人才“十三香”大礼包,涵盖政策资助、金融保障、政务服务、就医就学、文旅消费等十三类155项服务内容,这些创新实践指向服务体系的深层变革,构建“马斯洛需求模型”式的分层架构,夯实住房教育医疗等生存基座,完善创业融资、法律咨询等发展支撑,创新文化认同、社群构建等归属供给,最终形成“基础服务保底线、增值服务促发展、特色服务显温度”的生态体系。(东营市广饶县委组织部:孙若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