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避免陷入“拿来主义”窠臼
时间 :   2025-04-27 16:1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莹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受限于当时经济实力和条件,考虑实现现代化的“穷办法”,在“穷办法”后面又更多考虑“土办法”,即适应当地的办法。各项工作千奇百样,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简单运用“拿来主义”解决所有问题。


既要干什么学什么,也要学什么干什么。理论学习是实践的需要,如果不重视学习、不善于学习,那么理论政策水平就落后于时代和工作需要,就不能挑起重担。现在有些干部总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工作中用到什么知识再紧急补学,查文件、读论述,囫囵吞枣般学完,研究不深不透,只求把理论“拿来”完成工作,不仅学习效果不佳,工作成果也浅显化。“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要增强主动学习意识,针对政策不清、业务不熟等问题,“啃”政策文件汇编、论述摘编、基本实务汇编,切实做到学懂、弄通。也要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突出问题导向和坚持系统思维,着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扩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做到“想在前”“学在前”“做在前”。


既要搜经验解难题,也要思实际出亮点。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是开拓思路、突破瓶颈、促进发展的一条捷径,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模式化“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为我所用、合理吸收。有些地方的政策方案制定采取“全面移植”,只改动抬头、落款和时间,重点工作完全照搬照抄,结果就是“水土不服”,好经验成了坏做法,方案见不到实效。“善取他山之石,巧琢己身之玉”,学习借鉴首先要明白“为何学”“学什么”“干什么”,综合考虑本地实际,提炼总结优秀经验做法,善于去芜存菁,放弃为我无用之处,保留为我所用之处,使之产生倍增效应。也要在“外地菜谱”的基础上调出“乡土滋味”,不断改进创新,推动形成有利于本地发展的常态化实践和制度成果。


既要看总结找问题,也要下基层寻对策。有的干部推动工作依赖于看总结汇报等纸质材料,接到上级任务,“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直接下通知要求下级单位提供基础材料,然后在上面“删删补补”“隔空建楼”,大兴“拿来主义”。“拿来”的材料,避免不了“数据失真”,导致对实际情况和问题摸不透、拿不准,写出的对策措施看似长篇大论,实则句句无用,“放之四海而皆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查阅总结性材料只是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一环,关键还是要实地查看、深入研究,既到工作局面好的地方看重点亮点工作,也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看难点堵点问题,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解难题、出精品、争一流。(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委组织部: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