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激活农业农村现代化“引擎” 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时间 :   2025-11-12 17:2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颜雷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和成色,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则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和坚实根基。这不仅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战略举措。必须深刻认识到,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不完整、不牢固、不全面。因此,必须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将农业农村现代化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实,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要聚焦产业兴旺,筑牢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基础。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首要任务是让乡村产业“强”起来。必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同时,要跳出单一农业思维,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将产业链的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乡村、惠及农民,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要强化人才支撑,激发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人才是乡村振兴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破解人才瓶颈。一方面,要就地取“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另一方面,要筑巢引凤,完善人才服务乡村的激励机制,畅通各类人才“上山下乡”的渠道,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企业家等投身农业农村发展。要营造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


要建设生态宜居,绘就现代化乡村的美丽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持续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乡村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要科学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和田园景观,守护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乡村生态。同时,要因地制宜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统筹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洁能源、数字乡村等建设,让现代文明生活条件融入乡村,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家园。


要提升治理效能,夯实现代化运行的秩序保障。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丰富议事协商形式,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要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律服务。同时,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确保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只要我们锚定目标、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在广袤的田野上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篇章。(阳谷县委组织部:颜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