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作风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质量,更深刻影响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推进成效。当前,绝大多数年轻干部都能以奋发有为的姿态担当实干,但也有少数人存在作风建设根基不牢,甚至放松自我要求、纪律边界模糊的问题。年轻干部作风建设绝非一蹴而就的短期任务,而是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需从教育引导、实践锤炼、制度约束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帮助年轻干部扣好作风建设“第一粒扣子”。
强化教育引导,补足精神之“钙”。作风的优劣,折射出党性修养的高低。年轻干部虽普遍具备学历高、思维活的优势,但在党性锤炼、政治历练、基层锻炼方面往往存在短板,而这正是影响其作风的重要因素。因此,部门单位应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引导,精心开展廉政党课、警示教育,充分挖掘身边人身边事,让教育更加鲜活生动,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理论讲授、案例警示、现场教学等途径,解读“好作风如何炼成”,剖析“坏作风如何滋生”,推动广大年轻干部不断增强对纪律规矩的敬畏之心,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同时,广大年轻干部必须牢固树立自律意识,自觉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并将其作为铁规矩、硬杠杠,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自觉做到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从内心深处认同“作风建设无小事”的理念。
突出实践锤炼,夯实作风之“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化年轻干部作风建设,既要靠思想引导,更要靠实践磨砺。年轻干部要主动走出“舒适区”,扎根“最基层”,积极投身于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基层治理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在重点项目、信访接待、驻村帮扶、征地拆迁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强筋健骨。在日常工作中,年轻干部要始终将目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办实事、解难题,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在为民排忧解难中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精神。当面对复杂局面和现实挑战时,年轻干部要敢于“接烫手山芋”,在应对风险、化解矛盾的过程中锤炼党性、提升本领、夯实作风。广大年轻干部只有在实干中不断反思、持续改进,将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把务实担当的形象树起来,把群众认可的口碑立起来,从实践中筑牢作风建设的坚实根基。
严格管理监督,筑牢制度之“墙”。好的作风既要在实践中锤炼,更要在严格管理中养成。各部门单位要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的原则,构建全链条监督管理机制。要注重监督关口前移,通过日常考核、谈心谈话等方式,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日常关注,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偏,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坚决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要延伸监督触角,不仅要关注年轻干部“八小时内”工作圈的履职表现,更要了解其“八小时外”生活圈、社交圈的言行举止,实现监督全覆盖、无盲区。此外,还要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保护那些作风正派、敢作善为的年轻干部,营造“为实干者护航、为奋进者鼓劲”的良好政治生态,推动广大年轻干部在严管下安心干事,在厚爱中干净成事。(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委组织部: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