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从“贬酒阙色”到“修身正己”
时间 :   2025-10-20 16:1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邢椿琰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先秦黄石公在《素书》中言:“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这句话的意思是节制酒色可守身清白、远离嫌疑能行稳无错。当前,在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工作中,年轻干部当在细微处守底线、在边界处避风险、在践行中强修养,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注入青春正能量。


贬酒阙色守初心,于细微处筑牢廉洁防线。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年来,从狠刹“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再到紧盯年节假期等“四风”问题易发节点,一系列靶向整治举措,本质上都是对“无污”底线的坚守,为年轻干部敲响了纪律警钟。从不少年轻干部违纪案件看,“小节失守”已成为值得警惕的腐败诱因。由于社会阅历相对不足,对人情往来中的腐败苗头往往缺乏足够警惕,容易陷入认知误区,将“喝杯酒不算事”“帮个忙无所谓”当作自我开脱的借口,在推杯换盏中模糊了原则边界,在五彩诱惑中放松了自我要求,这种对“小节”的轻视本质上是对纪律规矩的漠视。对年轻干部而言,“贬酒阙色”不是要做“苦行僧”,而是要守住“廉洁线”,保持定力、一刻不停,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中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


避嫌远疑明底线,于边界处规避廉政风险。“避嫌远疑,所以不误”是指要对权力运行风险有清醒的认知。年轻干部中不少身处项目审批、资金拨付、人事管理等关键岗位,或多或少的手握“微权力”。现实中,个别年轻干部容易因“人情羁绊”踏入“嫌疑之地”,或碍于“发小”“校友”等私人关系在履职中模糊公与私的边界,或热衷于加入各类“圈子群”寻求“抱团取暖”被逐步渗透拉拢,将公共权力当作维系私人关系的工具,把方便办事等同于有人脉,这本质上是权力观出现偏差的表现。长此以往,不仅会耽误个人成长,更会侵蚀群众对干部队伍的信任。年轻干部必须牢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深刻认识到“避嫌”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对权力的敬畏,“远疑”不是自我孤立,而是对职业的保护。唯有保持“清清爽爽”的同事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有度”的政商关系,才能确保成长之路不偏航。


修己正身知敬畏,于践行中争做廉洁表率。“贬酒阙色,避嫌远疑”本质核心在于修己正身。对年轻干部而言,要虚心受教、主动修身,在修己正身中知敬畏,在笃行不怠中做表率,千万别把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要深刻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是“紧箍咒”而是“护身符”,它划定的“禁区”正是防止干部失足的“安全区”。这不是无关紧要的小节,而是检验党性的试金,必须始终对纪律规矩保持如履薄冰的敬畏,时刻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杜绝“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歪念,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将自我检视内化为日常修养,多检视检视自己是否存在沉迷享乐、放松自我的苗头,是否存在身处“嫌疑之地”而不自知、履职用权“打擦边球”等隐患,通过定期梳理思想动态、排查行为偏差,实现“小问题早发现、小偏差早纠正”,避免“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费县县委组织部:邢椿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