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更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警示教育,抓好以案促学、以案说纪,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需要做好责任、精准、创新三篇文章,更好发挥警示教育震慑警醒、启示教化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去腐生肌的“醒脑良药”、砥砺前行的“指路明灯”。
坚持协同推进,做好“责任”文章。警示教育重在同向发力、协同推进,不能单靠纪检监察机关唱“独角戏”。党委要担起主体责任,把警示教育列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列入巡视巡察内容,定期谋划推进,持续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定位,深挖警示教育资源,做深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协助党委落实落细主体责任。党校要充分发挥党员教育主阵地作用,将警示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做好优质课程开发工作,持续夯实党员干部思想根基。
坚持分层分类,做好“精准”文章。开展警示教育最忌讳大水漫灌,不光给教育对象增加负担,还容易滋生教育“疲劳”,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唯有因材施教、精准滴灌,方能切中肯綮、事半功倍。要深入分析不同群体、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受众需求,采取订单式、点题式警示教育,让教育对象产生共鸣、触及灵魂,进而警醒知止、治病于未然。要将警示教育贯穿干部入职、提拔以及岗位变动等关键节点,持续丰富教育形式,靶向精准做实警示教育。
坚持活化形式,做好“创新”文章。实践中,召开警示教育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是开展警示教育的常规动作,在用好用活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要丰富教育形式和教育矩阵,更好推动警示教育入脑入心。要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线上,综合运用微短剧、微动漫等形式,深入剖析典型案例背后的共性问题,更好以案释纪、以案促改;线下,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将警示教育融入党性教育基地展馆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警示教育贵在常态长效,决不能一阵风,雨过地皮湿。唯有系统谋划、协力推进,持续构建协同联动、高效运转的教育机制,才能真正推动警示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让党员干部持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山东省海阳市纪委监委:包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