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基层干部,既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也是每一位基层干部的必修课题。诚如所言,“能思考者方具无穷力量”,这一论断在基层干部身上尤为凸显。基层工作直面群众需求、事务繁杂具体,唯有勤于思考、理清工作逻辑,明晰服务方向与方法,方能破除实践中的堵点难点,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真正在基层岗位上履职尽责、展现作为。
行动上的勤快,无法替代思考上的勤勉。在普遍认知中,基层干部常以脚步不停、话语不断的形象出现,忙碌于基层琐事与生产一线,“行动力”仿佛成了其最鲜明的标签。然而,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实际,仅靠“动”难以将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基层干部更需在“动”中寻“静”,以思考为要,秉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意识,方能精准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安心又舒心。
要把小事想成大事办。就是要在基层实干中树牢系统思维。广大基层干部在奋战一线中,既会面对乡村振兴、经济建设、民生服务等各类“大任务”,又要做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讲、文化下乡等日常“小工作”,使得个别干部在“大”“小”之间反复横跳,呈现出重“大”轻“小”,顾头不顾尾的实际状态,在任务量较小的工作安排上放松要求、拉低底线,却往往换来“大事干不明白,小事干不痛快”的尴尬局面,究其根源就是将“大”“小”孤立分割看待,没有树好系统思维。基层干部要坚持在日常事务中看门道、找窍门,跳出看似不起眼的小任务来看工作、顾全局,不轻视简单任务,系统地看待“大”“小”关系,找准小的部署安排与重点攻坚任务之间的契合点,将二者紧密捆绑、共同推进,力争实现“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
要把大事想成小事干。就是要在基层实干中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落脚到基层重点攻坚事业当中,亦是如此。就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事业,周期长、跨度大、领域多,难以一蹴而就,便要坚决保持久久为功的工作劲头,分领域、找角度,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落实,把大的攻坚任务细分成人居环境整治、村域综合治理、带动集体增收等许多小的任务,化整为零、压紧压实、逐个击破,而非囫囵吞枣,“一口吃个胖子”。就基层干部个人而言,也是同样,比如,在撰写工作总结等重点材料时,不能因较长的篇幅自乱阵脚,而是既要分角度细致撰写文字,又要不放松对数据、格式的校对工作,力争“三审三校”,将“大事”中的“小事”做优,才能让总结发挥应有之功效,才能让“毫末”成长为“合抱之木”。
要把常事想成新事做。就是要在基层实干中维持好新鲜感。对于参加工作多年的基层干部,基层党组织建设、民主生活会召开等每年常态化开展的工作早已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但就如唐诗《泾溪》所写“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越是在熟悉的工作环境当中,越是会有“翻船”的风险。广大基层干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固定性工作,以时间、地点等条件为转移,在相同之中找不同,而非把“脑力活儿”干成“体力活儿”,只是一味地进行机械性重复。要突破创新,敢闯敢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任务,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将最新的政策要求有效地融入工作推进过程之中,以最优解化解眼前题,力争把寻常工作作出不寻常的成绩、提亮不寻常的色彩。(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镇人民政府:张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