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只是每当说起家风家训,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总是父母那纯朴而憨厚的笑脸,他们为人处事一向谦让、谨慎、通情达理,不爱张口求人,不爱咋咋呼呼,总是温和、实诚还有些木讷。
父母是第一代兵团人,父亲1965年从部队转业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90团,母亲1968年被四川同乡姐们介绍来到新疆,从此与父亲建立了一个普通的兵团职工之家。
父母都是纯朴的农民家庭出身,他们的父母是大山脚下最纯朴的农民,所以在他们的身上一代一代延续下来的都是最纯朴的本色,他们扎根兵团后,更加的吃苦耐劳、勤勤恳恳、与人相处必然投桃报李,绝不占便宜。
我生活的家庭朴实、和谐、温馨、简单,打小就受父母的影响,要认认真真做事,简简单单做人。我的童年时代,物产太匮乏,能吃的东西太少,菜是自家种的,面是连队分的,因家中孩子多,总是不够吃,偶尔跑进别人家田间地头顺手摘上几个西红柿、辣子,掰上几根包谷棒子回到家,总是被父亲严厉的训斥,他总说我们都是兵团的职工,就要有兵团人的样子,不能干这些小偷小摸的事情,虽然他的话我听进去的不多,但多少还是会收敛一些。父亲为了让我们能够改善一下伙食,夏天总会利用闲暇时间去河里钓鱼,然后用柳条穿成一串带回家给我们做鱼汤,冬天下雪后总是在天未亮就出发,去戈壁滩上套兔子,运气好的时候一次能捡回两三只野兔,我们就可以美美的吃几顿大餐。这就是父亲的方式,他不允许我们去拿别人的东西,总是能想办法满足我们的心里愿望。
母亲也是个很会过日子的女人,喜欢干净,整洁。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可母亲依然把它们摆放整齐,擦的一尘不染。我们姐妹几个的衣服都是小的捡大的,而且落下不少的补丁,经常我们也会抱怨,就不能给我们做新衣服吗,可母亲总说,补补还可以穿,要勤俭节约,要学会艰苦朴素。家里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这样,母亲总是修修补补不到破的修不起来决不会扔掉,正是因为母亲的言传身教养成了我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父母都是老实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从不占便宜,也不与他人争什么,每次地里需要帮忙时都是跟连队的熟人去换工,不管多累的活,回来从不发牢骚,他们总说大家都是一个连队的,就应该互相帮忙,不能占人家的便宜。他们偶尔在路上捡到东西,总会到连队挨家去问,寻找失主,我对他们的做法有些困惑,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值得这么浪费精力吗,可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会说,不管这东西值不值钱,丢了东西的人心里该多么着急呀,能让他人早点心安,我们这么做就是值得的。
受父母的影响家中几个姐妹也都如此,为人朴实、谦和,喜欢平凡而简单的生活,喜欢与人为善,对人真诚,总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就是我的纯朴家风,伴随我成长至今,带给我无限的温暖和快乐。(通讯员:龙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