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为实干者撑腰 向形式主义亮剑
时间 :   2025-07-16 23:5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传凯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中央纪委公开通报三起形式主义典型案例,其深意远超个案曝光,这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沉疴在新形势下隐形变异、花样翻新的深刻揭露,更宣示了党中央破除积弊、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坚定决心。这份通报是警钟,更是号角,唯有洞悉其害、深挖其根、力破其局,方能彻底搬掉形式主义这座压在基层干部肩头的无形大山。


析危害,形式主义新变种侵蚀执政根基。形式主义绝非表面负担,其危害深入骨髓。扭曲决策贻害无穷。罔顾实际、盲目铺摊子的背后,是政绩观的严重错位。将个人“显绩”凌驾于地方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之上,其结果必然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机遇的永久丧失和公信力的深度透支,“半拉子工程”的废墟,正是这种决策虚火留下的灼痛烙印。变异考核窒息活力。精简考核三令五申,却仍有地方以“战况统计”之名行加码之实。庞杂指标、高频排名、过度留痕,将基层干部牢牢钉在“指尖战场”,导致深入群众、解决难题成了无暇顾及的“副业”,“指挥棒”变成了束缚实干手脚的“捆仙索”。违规寻租污染生态。“示范”变“领跑”的文字游戏,“合作费”“认证费”的巧立名目,本质是利用行政资源或行业地位进行的权力寻租。这不仅直接加重负担,更助长“花钱买政绩”的歪风,严重污染市场环境和行业风气,啃噬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三类问题交织,形式主义如同蛀虫般,持续侵蚀着党的肌体健康与治理效能。


挖根源,病灶深植于政绩错位与制度空转。顽疾反复发作、屡禁不止,根源在于思想迷航和制度失效。政绩观偏离正轨是病根。部分领导干部未能将“以人民为中心”内化于心,错把“领导注意”当标准、“表面光鲜”当能力、“显性指标”当政绩,热衷于立竿见影的“形象工程”,忽视了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沉迷于“材料出政绩”“牌子装门面”,脱离了群众的真实期盼。制度空转消解治理效能。虽有中央减负规定明令在前,但一些地方执行打折扣、搞变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刚性被虚置。上级的官僚主义与下级的形式主义相互喂食,形成恶性循环。监督问责的软化与滞后,对花样翻新者未能精准打击、形成震慑,变相纵容了破窗效应。技术赋能异化为新负担。本为提效赋能的信息化手段,在扭曲政绩观与僵化考核机制驱动下,异化为“指尖负担”和“数字形式主义”的沉重枷锁。思想源头迷失、制度执行悬空、技术应用异化、共同构成了形式主义滋生蔓延的深层温床。


破困局,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深层次变革。根治沉疴痼疾,必须坚持刀刃向内、标本兼治,在思想淬炼与制度重构上动真格、求实效。树牢正确政绩观是根本之策。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将“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铸入灵魂、践于行动,部署工作务必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坚决杜绝超越阶段、脱离群众的“拍脑袋”决策。评价工作要突出实绩实效和群众口碑,彻底摒弃“唯材料”“唯牌子”陋习,让干部从无谓事务中抽身,将心力倾注于解决真问题、满足真需求上,回归服务人民的公仆本色。重构制度体系方能固本培元。必须以铁的纪律刚性执行中央减负规定,对顶风违纪、花样翻新者严查快处、通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效能。大刀阔斧压缩整合督查检查考核,建立科学精准、务实管用的评价体系,坚决砍掉不必要的“留痕”枷锁。严格规范各类创建示范、评比达标、内外刊物,列出权力清单,斩断违规收费的利益链条。依靠群众监督驱动真查实改。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将工作成效的最终评判权交给服务对象,让形式主义问题在群众的“火眼金睛”下无所遁形。完善举报反馈闭环机制,杜绝“石沉大海”,让每一份监督都能穿透形式主义“铁幕”,成为推动工作提质提效的“催化剂”。(山东烟台高新区党群工作部:杨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