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以制度闭环锻造城市治理的中坚力量
时间 :   2025-07-16 20:3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群星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则是破解治理难题、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城市工作队伍建设,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面对城市发展的新挑战新要求,构建“育才—考绩—护航”全链条制度体系,正是锻造过硬队伍、夯实治理根基的关键举措,为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精准育才,在实战熔炉中淬炼真本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部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治理效能的高低。破解“本领恐慌”,不能靠“大水漫灌”的培训,必须精准滴灌、靶向赋能。针对执法、服务、治理等不同岗位需求,划分专业模块,将法律适用、群众沟通、资源统筹等技能拆解为可操作的“实战课程”,让干部在案例推演、岗位练兵中学会“解扣子”。更要推动干部下沉网格、扎根一线,在街巷巡查、民生攻坚中练就能啃“硬骨头”的真功夫。唯有把“课堂学”与“实战练”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既懂政策又通民情、既善统筹又能攻坚的复合型干部,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成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行家里手”。


聚焦实绩考绩,用鲜明导向激发担当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考核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导向,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根治“痕迹主义”“数字政绩”,必须让考核标尺直指实效。按商业区、住宅区、生态区等不同功能定位,定制差异化指标,让市容秩序、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实绩成为“硬杠杠”。推行“过程+结果”双轨跟踪,既看年度成效,也盯月度攻坚,对“重留痕轻实效”的行为及时纠偏,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薪酬直接挂钩。这种“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能让干部跳出“材料包装”的误区,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让担当作为者有舞台、受激励。


聚焦暖心护航,靠优良生态卸下包袱轻装行。“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干部敢担当,既需要能力支撑,更需要良好环境保障。破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必须为干部减负、容错、撑腰。要坚决砍掉冗余报表、过度留痕等“无用功”,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时间花在为民办事上;要厘清权责边界,杜绝“责任甩锅”,让基层干部不再当“背锅侠”。同时,要为敢闯敢试的干部“兜底”,明确容错界限,区分“为公失误”与“谋私违规”,让干部在改革创新中敢闯敢干、轻装上阵。唯有卸下包袱、消除顾虑,才能让党员干部永葆干事创业的热情,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城市治理的实践中去。


城市治理的现代化,终究要靠人来实现。“育才”强本领、“考绩”明导向、“护航”卸包袱,三者环环相扣、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制度闭环。每一名城市治理一线的党员干部,都要在这一制度体系中主动作为、锤炼成长,以过硬本领解民忧,以务实作风谋发展,让城市在精细化治理中更有温度、更具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坚实力量。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委组织部:王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