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新时代作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必须以 “永远在路上” 的坚韧,在 “学、查、改” 三个关键环节下真功,让清风正气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充盈。
以 “学” 铸魂,在入脑入心中学出政治自觉。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管长远的 “铁规矩”。从西柏坡的 “两个务必” 到新时代的八项规定,我们党始终以作风建设淬炼党性。党员干部要带着信念学、带着使命学,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当作 “必修课”深钻细研、对照查摆。要真正搞懂 “为什么改” 的政治逻辑、“改什么” 的实践要求、“怎么改” 的路径方法,让纪律意识成为思想深处的 “压舱石”,做到在诱惑面前不迷路、在考验面前不失节。要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体系。通过专题培训班、线上学习平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等形式,让学习内容更立体,将历史经验转化为现实行动的指南。要注重学习的系统性,把作风建设相关内容与党的创新理论、党史教育等有机结合,形成“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的闭环。
以 “查” 破冰,在动真碰硬中查准问题病灶。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稍有松懈就可能死灰复燃。要拿出 “放大镜” 看细节、“透视镜” 查根源,对照党章党规校准偏差,对照群众期盼查找短板。要敢于揭开 “遮羞布”,在民主生活会上 “红脸出汗”,在群众评议中听真意见,把 “四风” 的新表现、新动向找出来,把特权思想、侥幸心理挖出来,让每一次自查都成为净化灵魂的 “政治洗礼”。要拓宽排查渠道,通过设立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开通举报热线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对党员干部作风的意见建议。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比如在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对公款消费、公车私用等问题的排查力度;在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工作中,严查是否存在吃拿卡要等作风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建立台账,明确问题性质、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每个问题都能被精准识别、及时处理。
以 “改” 提质,在标本兼治中改出新风正气。整改不能满足于 “过得去”,而要追求 “过得硬”。对公款吃喝、违规收礼等显性问题,要雷厉风行 “马上改”,形成 “不敢违” 的震慑;对文山会海、形式主义等沉疴痼疾,要建立台账 “系统改”,破解 “改了又犯” 的怪圈。要着眼长效,把整改成效固化为制度规范,比如完善公务接待清单、细化基层减负措施,让 “制度笼子” 越扎越紧。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整改措施向群众公示,整改成效请群众评判,用实实在在的变化赢得民心,让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能。要注重分类施策。对于个性问题,要督促相关责任人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对于共性问题,要从制度层面找原因,推动相关部门完善制度机制,从源头上防范问题发生。同时,要强化整改监督,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问责;选取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发挥警示作用,营造 “人人重视整改、自觉落实整改” 的良好氛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委组织部:于兆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