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擦亮了党的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为新时代作风建设标注了鲜明刻度。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党应将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思想血脉、化作行动自觉,以实际行动筑牢作风根基,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清正力量。
一、以“学深悟透”为先,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东汉杨震“四知拒金”,南朝顾协“棒打送礼者”,皆展现出对心性澄明的极致追求。而理论清醒是行动自觉的前提,把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澄明心性、修正偏差的“必修课”,才能在繁杂事务中砥砺为民初心、践行使命担当。一方面,要原原本本研读中央八项规定内容,结合党的二十大及历届全会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等,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明白“禁止什么、倡导什么”,让纪律规矩成为心中的“秤砣”、言行的“戒尺”。另一方面,要从反面案例中汲取教训,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剖析典型问题、参加廉政教育学习,认清“四风”问题的隐蔽性、危害性,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从思想源头上剔除杂念,拧紧“总开关”。
二、以“真抓实干”为要,让务实作风落地生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的工作直面群众需求,容不得半点虚浮之气。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要把心思用在办实事上,把精力放在求实效上。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但“长远看还是东风浩荡”,形势越是严峻,越需要党员干部在风雨中接受洗礼,沉住气、守住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面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任务,要坚决杜绝“走过场”“做样子”的形式主义,多到田间地头调研,倾听群众呼声;多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化解问题,用脚步丈量民情,时刻保持“赴民之急如水火”的担当。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根据轻重缓急精文减会,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核,把时间和精力腾出来抓落实,理清形式主义症结给干部“松绑解扣”,让干部从“文山会海”和繁杂考核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施展拳脚,用更多精力为群众解难题、谋福祉。
三、以“严以律己”为本,让清正廉洁成为底色。“小节”之中有大德,“小事”之中见党性。党员干部一言一行关乎党和政府形象,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从细节抓起,从日常严起,时刻谨记“毛毛细雨可湿衫,点点私心毁名节”。一是要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在与群众、商人等打交道时保持“亲”“清”关系,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处理公务,杜绝“人情算盘”“关系牵扯”,让政策红利、党的关怀真正惠及广大群众。二是要注重家风建设,管好身边人、身边事,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民风社风。怀德自重守住生活关,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别要增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朴素古训,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粒饭做起,传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高尚美德和优良传统。
四、以“长效常态”为基,让作风建设久久为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泰山挑山工从不在“快活三里”久留,否则便会腿脚发软。正如作风建设的路上有走不完的“十八盘”,不能看见成效就止步。“四风”问题容易反弹回潮,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一方面,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要第一时间核查处理,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取信于民。另一方面,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治理体系,有机融入日常工作,结合各地实际完善相关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比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等,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防止“四风”问题隐身变异。同时,要加强廉政学习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让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基层干部的行动自觉。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八项规定就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久久为功扬正气,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以身作则,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行为准则,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锤炼作风,在坚守中永葆本色,以优良作风赢得群众信任,以实际行动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白彦镇人民政府: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