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找准“定位”谋振兴
时间 :   2025-04-25 18:0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文卓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乡村干部奋斗在振兴第一线,只有明确“身在何方、去往何处”,才能干好乡村事、发好乡村声、走好乡村路,在乡村的涅槃发展中书写时代华章。

    

站在“天安门”看问题,养经纶天下之气。一线干部的站位高低决定着基层事业的发展程度。乡村全面振兴不会是一路康庄大道,如何解决矛盾、化解风险,如何统揽全局、运筹千里,“不畏浮云遮望眼”,考验着乡村干部的境界和格局。一方面,要研精致思吃透上情,学懂弄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创新理论和上级指示精神,巩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发展问题,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科学预判潜在风险、透彻分析苗头趋势。另一方面,要敞开胸襟识大局,以敬畏心对待事业职责,以平常心对待名利得失,做到“心中有人民,胸中有天下”,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心无旁骛兴业富民。

    

走进“庄稼地”找办法,求客观实际之真。“道不可坐论,理不能空谈”。推进乡村振兴不能照搬照抄上级政策,不能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必须“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要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做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农村实际,贴近群众生活,脚踏实地“出奇计”。要持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下功夫亲身体验,围绕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合作社集体收入、产业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扑下身子开掘、开动脑筋思考,在生产一线、田间地头里想办法做决策,因地制宜谋发展、量体裁衣做计划,让工作模式“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深入“巷子尾”干工作,务执政为民之实。为政之本,在于为民。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人”的振兴,广大农民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力量,又是直接受益者,乡村干部开展工作务必站稳群众立场、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好群众主体作用。要抓实乡村治理服务,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心上,从上门做顿饭、代缴水电费、换灯泡修阀门这样的点滴小事做起,从调解矛盾纠纷、排查风险隐患这样的平凡事做起,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回应群众所思所盼。要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深话浅说搞好政治宣传,把政策讲明白、把道理讲透彻,凝聚“乡村振兴为民而兴”的共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坚定信心跟党走。(中共莒南县委组织部:王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