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筑牢廉洁防线,绘就乡村振兴清廉底色
时间 :   2025-04-25 14:1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霍文博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农村基层干部是执笔人。近期出台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既为基层干部立下“铁规矩”,也为乡村治理注入“廉动力”。当制度之笼越扎越紧,当监督之网越织越密,如何让廉洁履职从纸面走向田间地头,从外在约束化为行动自觉,正是做好新时代基层工作的必答题。


一、立规矩:在“公私边界”中校准为民坐标。基层权力虽小,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基层干部职务虽微,却承载乡村治理根基。《规定》以“公私分明、依法办事、为民服务”为内核,将抽象原则转化为具体实践,直指基层治理中公权私用、人情干预等积弊。通过厘清权力边界、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公开透明,推动基层干部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回归。当“暗箱操作”变为“玻璃房议事”,当“人情代法”转为“数据说话”,干部手中的权力便真正回归了服务本质。只有每一份政策红利都能精准滴灌田野,每一项村务决策皆能经得起阳光检验,干部手中的“小微权力”方能真正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暖心钥匙”。


二、盯关键:在“风险防控”中筑牢廉洁堤坝。财务管理失序、项目监管缺位、作风漂浮松散都是侵蚀基层公信力的症结。《规定》以问题为导向,点明了净化基层生态的主攻方向。从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到公务消费线上留痕,从工程项目全周期跟踪到群众监督多渠道贯通,全国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根本目的在于构建其“资金流向可溯、项目全程可控、行为动态可查”的防控体系,通过制度设计将权力关进“数据铁笼”。这些机制既是对干部履职的刚性约束,更是对乡村治理短板的系统补强。唯有让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乡村振兴的“蓄水池”才不会因“跑冒滴漏”而干涸。当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流转,当每一项决策都有迹可循,那些曾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糊涂账”,终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明白账”。


三、聚合力:在“立体监督”中涵养清风正气。廉洁履职的持久生命力,源于“自上而下”制度约束与“自下而上”群众监督的同频共振。廉洁履职不能仅靠干部自律,更需构筑多元共治的监督生态,打造“技术赋能+群众参与+制度约束”的立体监督网络。数字化手段打破信息壁垒,让权力运行轨迹清晰可循;村民议事平台拓宽参与渠道,使民意表达成为常态监督;纪检监察机制前移关口,把苗头性问题化解在萌芽。多维度、全周期的监督模式,既是对干部的保护,更是对群众利益的捍卫。当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习惯,清廉之风必拂过田间阡陌,真正融入乡村治理血脉。(青岛市城阳区委组织部:霍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