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进城务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唯有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守好“亲情防线”“教育防线”“社会防线”,才能让每一个乡村留守儿童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一是强化家庭责任,完善监管措施。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情感交流主要依赖远程通讯,存在情感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对此,应坚持制度约束与指导服务并行,落实村干部监管责任,定期开展关爱探访。同时,学校设立亲情联络室,保障每周固定时段视频通话,促进亲子情感沟通,缓解留守儿童情感孤独问题。
二是加强师资力量,填补监护空缺。教育是留守儿童改变命运的“钥匙”,但乡镇学校普遍存在师资薄弱、课后服务缺失等问题。要破解这一困境,一方面要提高乡镇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扎根乡村,同时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方式,让农村孩子共享城市优质课程;另一方面需引入社工、党员志愿者参与,不仅辅导作业,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兴趣活动,填补孩子因父母不在而产生的情感空缺,让孩子在集体中感受到关爱。
三是凝聚社会合力,筑牢保护防线。留守儿童保护需凝聚社会合力,需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一体化保护体系,一方面,搭建留守儿童信息平台,整合教育、民政、公安等部门数据,实时掌握孩子的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心理状态,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参与“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孩子提供生活物资、心理疏导、亲情陪伴等服务,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关爱。(榕江县栽麻镇人民政府:周秀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