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对于投身广阔天地的青年干部而言,如何真正融入基层,从“外来人”变为“自家人”,从“身在其中”到“心在其上”,是履职伊始的第一课,更是成长路上的终身课题。融入,绝非简单的物理位移,而是一场深刻的身心洗礼与身份蜕变,需要经历“沉下去”“融进去”“扎下根”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沉下去”,在烟火土路中洗涤“书生气”,沾染“泥土香”。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青年干部初到基层,若只满足于坐在办公室“听汇报”、隔着车窗“看风景”,便永远与那片土地隔着一层“无形的墙”。真正的融入,始于“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要走进田间地头,与老乡同坐一条板凳,听听他们的“家长里短”;要踏入农家院落,看看灶台上的柴米油盐,感知百姓的“喜怒哀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褪去的是象牙塔带来的青涩与隔膜,沾染上的是乡土的质朴气息;我们丢掉的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收获的是对国情民情的真切认知。唯有脚下多沾泥土,心中才能多沉淀真情,为民服务的初心才能找到坚实的依托。
第二重境界是“融进去”,将“他乡”作“故乡”,以“真心”换“民心”。“沉下去”是前提,“融进去”则是关键。这要求青年干部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执行者”到“主人翁”的角色转变。不能满足于当一名“传声筒”或“记录员”,而要主动将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将村里的“公事”视为自家的“私事”。当老乡们愿意亲切地唤你一声“小张”“小李”;当他们遇到难处不再见外,愿意找你商量、向你求助时,才意味着你真正被接纳,成了他们中的一员。这份信任,源于我们一次次真心实意地付出,源于我们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情感共鸣。
第三重境界是“扎下根”,在攻坚克难中“抽枝散叶”,结出“实干果”。融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担当与奉献。真正地融入,体现在能否用智慧和汗水,为这片土地带来积极的变化。青年干部要勇于将“根须”扎进基层最坚硬的土壤,主动到乡村振兴、矛盾调解、项目建设的第一线去,面对困难不绕道、遭遇矛盾不回避。要发挥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优势,善于将新知识、新理念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为群众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为乡村发展引入“活水源泉”。当通过你的努力,一条路修通了,一个产业落地了,一桩纠纷化解了,你便不仅融入了这里的生活,更融入了这里的发展。这份用奋斗书写的答卷,才是对“融入”二字最生动的诠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身入”到“心至”的融入之路,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和实干的淬炼。当青年干部能完成这三重境界的升华之时,我们就能真正成为基层肌体中有活力的“细胞”,在平凡的岗位上生长出强大的力量,共同编织出中国式现代化最坚实的基层底色。(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人民政府:廖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