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建引领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新要求,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的“根”与“魂”,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政治引领,把准基层治理“方向盘”。必须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基层治理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组织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防止出现“中梗阻”或变形走样。要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高度观察、分析和处理基层社会问题,有效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社会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必须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要优化组织设置,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探索在业委会、物业公司、新兴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注重从致富能手、复退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选拔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要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着力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使每个党支部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创新工作机制,激活基层治理“动力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关键在于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机制和治理实践。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完善社区(村)党组织主导的议事决策、民主协商、监督管理等制度,推广“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做法,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要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推动党建网格与综治、城管、应急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将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纳入网格管理,配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其中党员要发挥骨干作用,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完善“双报到”机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整合辖区资源;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引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治理合力。
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必须毫不动摇地强化政治引领,建强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有效应对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实支撑。(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政府: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