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和国家长治久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必须深刻把握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的内在联系,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有效性。
推动组织融合,构建一贯到底的“指挥链”。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首要任务是打通组织脉络,确保党的组织体系与基层治理体系有机衔接、同频共振。要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强化街道(乡镇)党(工)委的“龙头”作用,统筹协调辖区内各领域党建资源,打破行政隶属、行业壁垒等限制,形成“一盘棋”工作态势。要深化社区(村)党组织为核心,居(村)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架构,明确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健全党组织研究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机制。要加强新兴领域党建覆盖,积极探索在商务楼宇、各类园区、互联网企业等建立党组织,消除党建“空白点”,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推动服务融合,搭建便民惠民的“连心桥”。党建引领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推动服务资源下沉、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效能提升。要整合服务资源,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站、点)等阵地,集约提供党务、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等“一站式”服务,打造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家园。要创新服务方式,推广“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践诺”等做法,组织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党建+数字治理”平台,实现需求精准识别、资源精准对接、服务精准送达。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建立“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让党建引领更有温度,基层治理更富成效。
推动能力融合,锻造担当作为的“先锋队”。党员干部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关键力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要加强能力培训,围绕政策解读、群众工作、应急处突、依法办事、信息化运用等方面,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补齐能力短板,克服“本领恐慌”。要注重实践锻炼,推动党员干部在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要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各项政策,在政治上关注、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畅通晋升渠道,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同时,要强化监督约束,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矩,廉洁履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持续在融合赋能上下功夫,通过组织融合强化领导力,通过服务融合提升凝聚力,通过能力融合增强战斗力,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际效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基层治理新路,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政府: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