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干部的党性修养、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治国理政的成效,关乎民生福祉的落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唯有以“初心”守立场、以“匠心”强本领、以“敬畏心”守底线,方能铸牢精神之魂,成长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合格干部。
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铸魂,锚定为民服务的“定盘星”。初心是干部的精神根基,是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的核心答案。从焦裕禄在兰考沙丘种下的“焦桐”,到谷文昌在东山岛培育的“木麻黄”;从驻村书记黄文秀扎根大山带领群众脱贫,到“时代楷模”张富清深藏功名默默奉献,一代代优秀干部用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的初心密码。新时代的干部,更应把这份初心融入血脉、铸入灵魂。要常走“田间路”、多坐“农家炕”,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倾听群众的“心里话”“吐槽话”,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在政策制定时多算“民生账”,在工作推进中多解“民生忧”,用一件件实事、一个个成果回应群众期待,让初心在为民服务中熠熠生辉。
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匠心铸魂,锤炼干事创业的“硬脊梁”。干事创业,本领为先。新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改革进入深水区,矛盾问题更趋复杂,没有过硬的本领就难以挑起千斤重担。这就要求干部必须以“工匠精神”打磨自身能力,克服“本领恐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既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又钻研业务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一线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精准施策、精益求精,把每一项任务都落到实处、干出成效,让匠心在攻坚克难中锤炼升华。
以“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敬畏心铸魂,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火墙”。“公生明,廉生威。”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敬畏心是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一旦丧失敬畏,就容易突破底线、触碰红线。新时代的干部,要始终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带头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明确行为边界,知晓进退尺度,自觉用纪律规矩约束言行。要对人民群众心存敬畏,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对人民负责”,始终保持对群众的敬畏之情、感恩之心,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群众、每一件事情。要对手中权力心存敬畏,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身边人,守住小节、防住大错,让敬畏心在廉洁自律中保驾护航。
初心是方向,匠心是保障,敬畏心是底线。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构筑起新时代合格干部的精神坐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广大干部要以“三心”为钥,开启铸魂强能之路,在各自的岗位上担当作为、勇毅前行,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政府: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