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载体,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 这深刻揭示了基层治理在城市发展蓝图中的基础性地位。基层治理的成效,直接关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繁荣与稳定。在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意义重大,这既是破解城市发展各类难题的核心之举,更是达成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层治理的有力托举;而党建引领,恰好为基层治理筑牢了坚实的政治根基与组织依托。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引擎,社区党组织所引领的居委会、业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正是优化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路径。
党建领航,夯实基层治理之“基”。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推进城市工作的重要基础,承担着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纽带职能。必须全力凸显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让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覆盖各领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社区党组织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
共建共享,激活基层治理之 “源”。广大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亦是基层治理的核心主体。唯有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方能构建起共建共享的良好治理局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主协商活动,让群众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权。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法治意识,引导群众依法依规参与基层治理。
强基立本,铸就基层治理之 “力”。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社区工作者承担着基层治理的具体执行与落实职责,其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决定着基层治理的实际效果。应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增强其政治素养、业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提高待遇保障力度,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筑牢基层治理根基意义重大。唯有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完善协同共治机制,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强化社区工作队伍建设,方能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程度,使城市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人民的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惠水县财政局: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