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以“三办”暖民心,让服务更有“温度”
时间 :   2025-09-24 17:2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袁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办好事”是初心,“好办事”是路径,“事办好”是目标。能否把“办好事”的初心落到实处,把“好办事”的便利送到身边,把“事办好”的成效留在群众心里,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的成色,更考验着治理能力的温度与精度。


“办好事”要锚定“群众所需”,让服务有“准头”。 陕西某社区通过“居民议事会”收集诉求,优先改造老旧小区的电梯和无障碍设施;广东某地针对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开通“跨省通办”绿色通道,让家长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这些案例证明,“办好事”的关键在于“问需于民”——多到群众中听“心里话”,多从诉求里找“着力点”,才能让服务精准对接群众的“急难愁盼”,避免“好心办坏事”的尴尬。


“好办事”要打破“流程壁垒”,让服务有“速度”。 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苏“不见面审批”模式、贵州“贵人服务”品牌,本质上都是通过打破部门壁垒、简化办事环节、创新服务方式,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有地方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推出“上门办、帮代办”服务,用“工作人员多跑路”换“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从“群众找服务”到“服务找群众”的转变,是把“方便”真正送到群众家门口。


“事办好”要追求“群众满意”,让服务有“深度”。河南某县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仅解决了“有水喝”的问题,还建立了长期管护机制,定期检测水质、维修设备;上海某街道改造老旧小区,不仅翻新了外墙、加装了电梯,还同步规划了社区食堂、文化活动室,让群众的幸福感“可持续”。“事办好”需要“回头看”的担当——既要关注办事的“结果”,更要在意群众的“感受”;既要解决“当下事”,更要防范“后续忧”,让服务从“完成任务”升级为“群众满意”。


“办好事”“好办事”“事办好”,三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优质服务的完整闭环。从“想群众之所想”的初心,到“解群众之所难”的行动,再到“让群众满意”的成效,每一步都离不开对群众需求的敬畏、对服务细节的打磨。(剑河县磻溪镇人民政府:袁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