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逐梦的华章,奋斗是青春的注脚,基层是梦想绽放的沃土。对关心下一代工作者而言,基层从不是青春的 “退路”,而是成长的 “主场”;奋斗从不是青春的 “负担”,而是价值的 “桥梁”。当青春的朝气融入基层的烟火,当奋斗的足迹印在群众的心间,青春便有了最动人的模样。
一、基层是青春成长的 “练兵场”
青春的成长,从来都在实践的磨砺中。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 95 后村官李娟,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企业的录用通知,回到家乡丙中洛镇双拉村。初到村里,语言不通、路况艰险成了最大难题 —— 她跟着村干部学傈僳语,背着干粮翻山越岭走访农户,用半年时间摸清全村 213 户人家的情况。双拉村地处怒江大峡谷,特色农产品 “岩蜜”“草果” 藏在深山无人知,李娟带着村民拍短视频、开直播,把大山里的特产卖到全国各地;看到村里孩子上学要走两小时山路,她协调资金修通便民步道,还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假期支教。如今的双拉村,产业旺了、道路通了、孩子的笑容多了,李娟的青春,也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褪去青涩,变得厚重而坚定。
二、奋斗是青春逐梦的 “通行证”
基层的舞台,从不缺奋斗的身影。在浙江杭州临安区的乡村,有一支 “00 后” 农技服务队,他们顶着烈日下田测土壤、教农户种高山蔬菜,冒着大雨帮果农抢收杨梅、搭建避雨棚。队员王浩说:“刚开始跟着老农技员学习时,分不清水稻病害类型,被农户笑着说‘娃娃还没摸透庄稼脾气’。” 不服输的他白天泡在田间,晚上查资料、记笔记,半年时间记下 3 本种植手册,如今成了村民信赖的 “田秀才”。有人问他们苦不苦,这群年轻人笑着回答:“看到农户丰收时的笑脸,听到大爷大妈喊我们‘小老师’,所有的累都值了。” 奋斗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脚下的泥土、手中的工具,是在基层岗位上把每件小事做到实处的坚持。
三、我们是青春前行的 “同行者”
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者,我们既要做 “引路的灯”,更要当 “搭台的人”。在江苏南通,“五老” 宣讲团的老同志们,用别样方式助力青年成长:退休教师张桂芳开设 “青春讲堂”,结合自己支教经历讲奉献故事;老工程师刘建国带着青年技术员走车间、看项目,手把手传授技术经验;老劳模周慧娟牵头成立 “创业帮扶队”,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对接。去年,他们帮助 12 名青年成功创办农产品合作社、乡村民宿,看着年轻人在基层闯出一片天,老同志们说:“我们的青春已经过去,但能陪着年轻人在基层发光发热,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青春的选择有千万种,而扎根基层的选择,注定与时代同行。对青年而言,基层的每一次走访、每一次服务、每一次突破,都是成长的印记;对我们关心下一代工作者而言,陪伴青年在基层逐梦,见证他们用奋斗书写人生,便是最珍贵的收获。愿更多青年以青春为笔、以奋斗为墨,在基层的沃土上,写下属于自己的担当答卷。(庆云镇人民政府: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