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破除形式主义 为基层松绑减负
时间 :   2025-08-26 19:0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谭婷婷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彰显了党中央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坚定决心。文件的出台不仅是对基层呼声的有力回应,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实践价值。


形式主义是困扰基层工作的顽疾,一些地方过度重视“留痕”,疲于应付各类检查、会议、表格等,将大量时间耗费其中,忽略了群众工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这一方面失去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让基层干部丧失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再一方面影响国家政策的执行。


此次规定的出台在于构建系统化、长效化的减负机制。文件从精简文件会议、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改进调查研究、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既有刚性约束又有柔性关怀。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规定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层层发文、层层开会”,“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50%以上”等量化指标,以可操作、可考核的具体措施确保减负实效。这种制度设计的精准性和约束力,为基层干部卸下“无谓负担”提供了坚实保障。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干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初一公里”。近日,网上爆火的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正是基层干部深入与群众联系的有力代表性人物,通过“蹭饭”的方式,了解群众家庭情况,是否缺粮油米面等日常生活物资,饭后与群众话家常,排解老人孤独的同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群众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不是管理对象”,这正是他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原因。


因此,唯有破除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才能让更多基层干部回归基层,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此次规定的出台正是回应了基层需求,有助于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让国家政策的执行能更好更快的落实,让群众有更多可感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惠水县民政局: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