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任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担当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更是检验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学习教育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作风和担当作为。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以担当作为巩固学习教育成果,绘就作风建设的鲜明底色。
铸牢担当之魂,心怀家国,信念如磐。担当作为,首在铸魂。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要深刻理解国家发展大局和人民根本期盼,以高度的政治判断力洞察方向、以深刻的政治领悟力吃透精神、以坚决的政治执行力狠抓落实,确保行动始终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要坚定理想信念,这是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泉。要从《习近平著作选读》等著作中汲取思想伟力,深刻领悟“制度优势是国家最大优势”的内涵;从黄文秀扎根基层、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等感人事迹中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根基;要厚植家国情怀,要在深入群众中增进感情,在把握大势中找准定位。既要深入田间地头宣讲政策、感知民情,让党的声音温暖民心;也要深刻理解国家治理逻辑,将个人奋斗精准锚定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坐标。
锤炼担当之能,增强本领,勇挑重担。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当前,不少干部存在本领恐慌问题,有的干部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任务,面对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固守着之前的认识和经验,难以适应变化的时代要求,也难以有效推动工作。这些能力短板,让不少干部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实践是最好的磨刀石,要推动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吃劲岗位实战练兵,让他们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蚂蚁”,在打仗中学会打仗、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大事难事要事中浴火淬炼。高手在民间,要推动干部拜人民为师,注重调查研究,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深入基层、走进一线,摸清实情、找准症结、拿出实招。践行担当之实,实干为民,知行合一。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干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在把握“时与势”中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事业都是干出来的,越是任务艰巨,越是挑战严峻,越要把握时代大势和发展趋势,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自觉在大局下谋划、在全局中定位,找准工作着眼点、政策发力点,以干为先、以干破局、以干制胜,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在洞察“危与机”中拿出“人一我十”的韧劲。在统筹“破与立”中拿出“爱拼会赢”的闯劲。练就“挑重担”的“铁肩膀”,必须始终保持爱拼会赢、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舍我其谁、功成有我的决心。(贵州省剑河县柳川镇人民政府: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