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三军列阵,铁甲铮鸣,战机掠空,金秋北京再次见证历史性时刻。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这场阅兵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中国在现代国防建设上的深刻蜕变。
从“制造”到“智造”,这条自主创新之路,铺就国力腾飞的坚实基石。此次受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阅兵式上,以国产新型四代主战装备为核心的作战模块,彰显了国家雄厚的工业根基与体系化战力;无人智能、网电、高超声速等“大国重器”的首次集群亮相,更是国家尖端科技创新力的集中迸发;而从防空反导到战略导弹的巍然列阵,则清晰昭示了国家坚不可摧的战略威慑与捍卫和平的终极实力。此次阅兵,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立体化宣言。当一个个装备方阵以磅礴气势驶过长安街,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支军队的现代化成就,更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硬核国力。这些完全国产化的主战装备,背后连接的是中国覆盖全产业链的工业制造体系、世界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日益强大的战略投送能力。这些力量既是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国力体现,也是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实力基础。
从“百万雄师”到“精兵劲旅”,这条强军之路,开启兵力现代化的崭新篇章。受阅官兵中大学以上学历者超过九成,硕士研究生占比显著提升,这些数字背后是一支知识型、专业型现代化军队的崛起。今日中国军队不仅实现了从数量规模到质量效能的根本转变,更在人员素质层面完成了历史性跨越。这场转型也深刻改变着军队训练模式和作战理念。跨军兵种联合训练已成为常态,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他们正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于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在近年来的重大演训活动中,参演部队展现出精准协同、高效指挥的现代化作战水平。从单兵素质到整体结构,从训练水平到作战理念,从抗战时期依靠人海战术,到今日依靠人才战略,这80年间,中国军队的转型全方位体现了兵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这支保持着优良传统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民军队,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内涵与意义。当镜头聚焦到天安门城楼前,我们能够看到受阅官兵那自信坚毅的面庞,这不仅是一支军队的成长,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在国防领域的生动写照。
从“万众一心”到“众志成城”,这条民心之路,正是民力凝聚的时代见证。当抗战老兵方阵驶过天安门,当视线扫过观礼区,抗战老兵颤抖的军礼与少年队员鲜艳的红领巾交相辉映,这一刻,历史与未来达成共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屏幕前,从北国边陲到南海渔村,从西部高原到东方都市,亿万民众自发观看阅兵式,眼中闪烁着满满自豪与感动。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源自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这份源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磅礴力量,正是民族复兴最深厚的民力根基。(潍坊市奎文区广文街道办事处:鞠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