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厘清“违规吃喝”与“正常聚餐”的界限
时间 :   2025-08-25 18:0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孟庆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年来,违规吃喝问题成为作风建设的一大顽疾,一些党员干部在“人情往来”的幌子下,模糊了纪律红线,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厘清违规吃喝与正常聚餐之间的界限,不仅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掌握的纪律素养。


一、违规吃喝的危害不容小觑

违规吃喝绝非“小事一桩”,其危害不容忽视。基层干部是联系党员、群众的“第一方阵”,群众基础打不牢,损害的将是政府的公信力。作为服务万千群众的一员,增强辨别力,全面掌握违规吃喝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深刻认识违规吃喝的危害。一是滋生腐败温床。推杯换盏之间,原则易松动,规矩易突破,许多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正是在酒桌上酝酿而成。二是损害干群关系。群众眼中,“吃请请吃”就是搞小圈子文化,严重侵蚀党的群众基础。三是助长奢靡之风。过度追求高档餐饮、珍稀食材,不仅浪费社会资源,更败坏社会风气,与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背道而驰。四是增加基层负担。频繁的接待应酬消耗干部大量时间精力,使其疲于应付,影响本职工作的开展。


二、如何辨别:看清五条关键界限

辨别违规吃喝与正常聚餐,需准确把握以下关键界限:

一看费用来源。是否使用公款?包括行政经费、专项经费、项目资金等公共资金支付聚餐费用,是判定违规的首要标准。正常聚餐应遵循“谁聚餐、谁付费”原则,由个人承担。


二看参与人员。是否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接受管理服务对象、下属单位、业务关联方的宴请,即使未使用公款,也可能构成利益冲突,属于违规吃喝。


三看消费标准。是否明显超出当地正常消费水平?追求高档菜肴、豪华场所、名贵酒水,即使使用私人资金,也可能带来不良影响,需谨慎避免。


四看聚餐目的。是否带有公务性质?以公务接待为名行私人聚餐之实,或者借培训、考察、会议等公务活动之机组织宴请,均属违规。


五看场合氛围。是否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包括是否在隐蔽场所“一桌餐”、是否饮酒过度影响形象、是否在敏感时间节点聚餐等。


三、党员干部应当怎么做

面对聚餐邀请,基层党员干部应保持清醒头脑,严守纪律规矩。


一要强化纪律意识。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准确把握“违规吃喝”的具体情形,时刻绷紧纪律之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二要坚持公私分明。坚决摒弃“吃喝小事论”“人情难却论”等错误观念,牢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不能私用。私人聚餐自掏腰包,公务接待严格按标准执行。


三要抵制不良风气。敢于对违规吃请说“不”,自觉抵制“饭局文化”的侵蚀,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表率。


四要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及时公开公务接待情况,主动说清聚餐缘由、人员、费用等,以公开透明防止猜疑误解,赢得群众信任。


五要聚焦主责主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中去,以实干担当赢得认可,而不是靠推杯换盏维系关系,真正把功夫下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总之,一顿饭、一杯酒,看似小事,却关乎大节。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都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严格区分“违规吃喝”与“正常聚餐”,远离“舌尖上的腐败”,以清爽的作风、清廉的形象,凝聚党心民心,汇聚发展正能量。(贵州省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人民政府:孟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