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鼓楼”议事 奏响基层治理和谐乐章
时间 :   2025-08-25 18:0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勇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从江县创新推出“鼓楼议事”平台,成为连接党和政府与群众的重要桥梁。这种议事模式秉持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通过用心倾听、用情讲解、用力解决,让基层工作更有温度、更具实效,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倾听群众呼声,洞察民生百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的重要性。在“鼓楼议事”场景中,这一要求得到生动实践。党员干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没有距离感,群众畅所欲言。在某个偏远乡村的鼓楼里,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村里道路坑洼难行,影响农产品运输,导致收入受损。干部们认真倾听,不仅记录下问题,还深入询问运输受阻对收入具体的影响程度,了解到由于道路状况,农产品损耗增加,收购价格也被压低。对于群众提到的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晚上没有娱乐活动只能早早休息的情况,干部们也一一记在心里。在倾听过程中,干部们不只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积极互动。对于群众复杂的表述,及时追问细节,确保全面理解。之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问题根源。针对道路问题,结合当地地理条件和财政状况,制定短期修补与长期规划重建的方案;对于文化生活问题,组织志愿者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利用村活动室建立小型图书馆等,切实做到事事有回应,让群众感受到被重视。


鼓楼解读政策,传递发展红利

政策宣传与落实是基层工作的关键环节。在“鼓楼”议事中,干部们深知不能简单宣读政策文件,而是要根据当地群众特点进行“翻译”。当宣传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政策时,干部们针对村里主要种植水果的情况,详细说明种植新品种水果可获得的补贴标准,从每亩补贴金额到申请流程,一步步讲解清楚。比如,提到种植某种高附加值水果,政府补贴能让种植成本降低三分之一,而且成熟后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能大幅提高收入。在宣传生态环保政策时,考虑到村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干部们以当地因环境优美吸引游客,村民开办农家乐增收的案例为切入点,讲述保护生态环境对村子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让群众明白政策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积极支持政策实施,使各项惠民政策在“鼓楼”下落地生根,惠及每一位村民。


解决民生难题,夯实幸福根基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鼓楼”议事的最终落脚点是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饮用水水质问题,干部们多方奔走。一方面联系水利部门检测水质,确定污染源头;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启动饮水工程改造项目。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关注偏远山区孩子上学难问题,协调师资力量,优化学校布局,通过建立寄宿制学校等方式,解决孩子上学路途远的问题。同时,在制定民生政策时,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保政策可持续。每一项民生投入都经过严格评估,优先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需求,让“鼓楼”议事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的幸福生活。


“鼓楼”议事模式,是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倾听、讲解、解决三部曲,让群众的声音被听见,让惠民政策被理解,让民生难题被攻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从江县庆云镇人民政府:杨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