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成效如何,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要由人民来评判。打破“体内循环”、告别“自说自话”,开门抓党建评估,主动请群众当“阅卷人”,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必然要求。这不仅能有效破除形式主义,更能让党建工作的方向始终对标群众期盼,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
打开门“定标”,评估内容让群众说了算。改变“上级定调、基层照办”的传统模式,将评估标准的制定权部分交还群众。通过“线上+线下”民意征集、村寨议事会、随机访谈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在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干部作风等方面的痛点、堵点、盼点,将其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具体指标。让“群众关心什么,党建就重点考核什么”,确保评估内容与民心民意同频共振。
敞开怀“迎考”,评估过程让群众全程看。破除评估工作的神秘感,推进全过程公开透明。邀请普通党员群众代表组成“观察团”,列席组织生活会、参与项目视察、旁听述职评议,让评估从封闭的会议室走到开阔的田间地头、社区车间。同步利用新媒体平台直播亮点工作、公示整改情况,将党组织的“责任状”和“成绩单”晒在阳光下,接受群众最广泛、最直接的审视与监督。
实打实“评分”,评估结果让群众主导判。显著提高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让其真正起到“定音锤”的作用。采用匿名电子问卷、扫码即时评价、第三方电话调查等多种方式,扩大评议覆盖面和便捷性,确保打分客观真实。将群众评分作为评定等次、考核班子、奖惩干部的核心依据,对群众评价高的予以激励,对群众不满意的及时约谈整改。建立“群众评议-反馈整改-再评议”的闭环机制,让群众的评判成为驱动工作持续改进的根本动力。
开门评估,彰显的是底气,赢得的是信任。唯有真心诚意请群众“阅卷”,把答卷书写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才能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凝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贵州省从江县往洞镇人民政府:李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