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抗战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我们依然会遇到各种“娄山关”、“腊子口”。前进道路上必然充满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基层干部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要拿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抗战精神来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伟大抗战精神是凝聚全民共识的“思想旗帜”。伟大抗战精神这面“思想旗帜”,以其历史的厚重、价值的崇高和情感的纯粹,超越了时空,为我们廓清了思想迷雾,标定了前进方向,汇聚了奋斗力量。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奋斗,永远是我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高举这面旗帜,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的根与魂,就是开启未来的信心与钥匙。作为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和直接面对群众的“排头兵”,基层干部一是要当好“擎旗手”,自身先学深悟透,做精神的传承者。二是当好“宣传员”,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好故事。三是当好“践行者”,将精神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四是当好“守护者”,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守护共同记忆。
伟大抗战精神是塑造国民品格的“鲜活教材”。抗战精神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由无数英雄个体和集体的具体行动铸就,其内涵为国民品格的塑造提供了全方位的养分,有效地挖掘和利用这份教材,对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构筑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抗战精神是最好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基层干部要用好抗战精神这本教材,就要做到:自己先学透,做精神的“明白人”;会讲本地话,做故事的“翻译官”;干出实在事,做精神的“践行者”。让伟大的抗战精神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基层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强大现实力量。(贵州省从江县东朗镇人民政府:杨丹)